一封家书连两岸 鸿雁寄情“抵万金”

【解说】“小时候,乡愁是一枚小小的邮票,我在这头,母亲在那头。”余光中半个世纪前的诗句道出了两岸亲人内心深处的呼唤,浅浅海峡成为咫尺天涯,数十年前身处两岸的至亲难以相见,书信在那个时代成为情感联系的重要载体。
【解说】福建漳州东山县“寡妇村”展览馆内,一封封泛黄的两岸家书静静地摆放在一角,字里行间无不诉说着割不断的骨肉亲情。1950年5月10日,福建漳州东山县铜砵村大量壮丁被掳走带到台湾,遭此浩劫的铜砵村从安静的小渔村成了人们口中的“寡妇村”。
【同期】“寡妇村”展览馆负责人 黄海泳
铜砵村被抓壮丁147人,147人壮丁到台湾之后,两岸的分离,要通过一些书信来联络。
【解说】在黄海泳看来,这些书信既承载着台湾与大陆分离的不幸,又维系着两岸生死相连的亲情。福建漳州是台胞主要祖籍地之一,台湾现有2300万人口中,祖籍在漳州的约占40%。
【同期】福建省闽南文化研究会副会长 涂志伟
亲情之间的往来关系就产生了我们的台批,那这个正是两岸密不可分,血脉相连的一种明证。那这个最早的,应该说按照我的理解,这种是从明末清初这里就大量产生。
【解说】写信在闽南语中就叫写“批”,涂志伟指出,在狭义范围内,“台批”是两岸家书更具闽南味的表达。通过调查梳理,涂志伟将两岸家书分为两类,即闽台两地间亲友往来或信息联系的凭证,以及亲属间银信合一的往来互动。与侨批单方面接收海外银信不同,台批中的闽台互动是双向的。
【同期】福建省闽南文化研究会副会长 涂志伟
这些台批反映的一个内容,事实上就对家乡的怀念,还有对家乡的支持,那这里不仅仅是台湾同胞迁台之后对家乡的怀念,还有我们大陆漳州祖地的亲人挂念迁台的同胞,也写信问他们并且还出钱出力支持他们在台湾发展。
【解说】以两岸家书为主的涉台文献资料,承载着两岸共同的历史记忆。据不完全统计,漳州市民间现存两岸家书总量约在1万封左右,如今面临流失风险。
【同期】福建省漳州市台联会长 方丽云
有关两岸家书这个在民间的一些存在的状况堪忧,有一些因为保存不当,就会霉变虫蛀,自然灭失。那有一些随着老一辈先人的过世,很多就会损毁,所以这一方面的保护,我觉得非常重要,应该说叫迫在眉睫。
【解说】如今电子通信发达的时代,很多人难以理解蕴藏于书信中的精神力量。作为“迁台记忆文献资料”征集的有力推动者,方丽云认为,两岸家书无论实物还是“手抄本”,都弥足珍贵。
【同期】福建省漳州市台联会长 方丽云
我觉得在做到一定量的时候,我觉得更重要的是要把这些有关涉台的文献,两岸家书要充分利用起来,要进行专题的,组织一些专家进行专题的研究,然后再讲好台批故事。
【解说】目前,漳州已搜集到文书、照片和族谱名册等“迁台文献”档案2861件,其中两岸信件139件。随着征集活动的陆续展开,两岸家书等涉台文献资料,正走出历史缝隙,重回大众视野。
记者 李思源 福建漳州报道
校对:杨 旭
责编:徐晓敬
1、北国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未经北国网的书面许可,任何其他个人或组织均不得以任何形式将北国网的各项资源转载、复制、编辑或发布使用于其他任何场合;不得把其中任何形式的资讯散发给其他方,不可把这些信息在其他的服务器或文档中作镜像复制或保存;不得修改或再使用北国网的任何资源。若有意转载本站信息资料,必需取得北国网书面授权。否则将追究其法律责任。
2、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北国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北国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
- 前7月外送电量762亿千瓦时,同比增长10.1%—— 山西全力保障电力供应
- 我国卫生科技创新能力显著提升
- 更好服务大众出行 促进电动汽车产业发展——解读《加快推进公路沿线充电基础设施建设行动方案》
- 推动实现更加充分更高质量就业——全国政协十三届常委会第二十三次会议大会发言摘编
- “三支一扶”已累计选派46.9万名高校毕业生到2300余个区县的基层单位 服务山乡 绽放青春(倾听)
- 人社部:“四个强化、一个简化”促进青年就业创业
- 江苏东海:“三驾马车”拉跑富民兴村特色农业
- 新冠肺炎疫情防控 | 海南防控形势趋好 将循序渐进恢复生产生活秩序
- 中央文明办:加强教育引导 让主流价值充盈融入整个网络空间
- 长三角扎实推进一体化高质量发展
- 身边这十年丨依法的权益,成色十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