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空间站有望实现空间水稻“从种子到种子”全生命周期培养实验
央视网消息:在过去六十多年中,科学家们对于空间种植和栽培植物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在各种空间飞行器中进行了20多种植物的培养实验。目前只有油菜、小麦和豌豆少数几种作物在空间完成了从种子到种子的实验。而中国空间站这次空间实验的重要意义就是要首次在空间微重力条件下实现水稻“从种子到种子”全生命周期的培养实验。

在中科院分子植物科学卓越创新中心有这样一个仪器,专门用来模拟植物在微重力情况下的生长。
中国科学院分子植物科学卓越创新中心研究员 郑慧琼:这就是一个回转器,它的作用是模拟空间微重力效应。因为空间的实验机会毕竟是非常珍贵的,要在天上做一次实验要等很长时间,所以在地面我们就制造出来这样一个仪器来模拟失去了方向以后对植物的影响。但是地面毕竟重力还是存在的,只能模拟空间的部分效应,所以最终要了解空间环境对植物的影响,还必须要上到太空去做,所以这次我们在问天舱里面就有植物生长实验。

本次项目聚焦三个关键科学问题:微重力怎样影响开花?微重力影响植物开花的分子机理是什么?能否利用微重力环境作用来控制植物的开花?围绕这三个关键的科学问题,通过分析、比较微重力在植物开花过程中的作用,获取微重力调控开花的分子基础与关键基因的表达变化,从而为将来在太空种植粮食提供理论指导。
中国科学院分子植物科学卓越创新中心研究员 郑慧琼:下一步,我们就是通过航天员在手套箱里面进行采样。我们分两种情况采样:一个是开花期的,把叶子采回来,然后通过冻存以后回来分析,在空间这些基因和蛋白质的变化跟地面进行比对;另外,我们在空间成熟的种子也采回来进行分析,分析种子的情况。这次我们希望能够成功地在空间收到水稻的种子,这样我们将完成水稻“从种子到种子”的全生命周期的培养。
校对:闫尚
责编:窦志坚
1、北国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未经北国网的书面许可,任何其他个人或组织均不得以任何形式将北国网的各项资源转载、复制、编辑或发布使用于其他任何场合;不得把其中任何形式的资讯散发给其他方,不可把这些信息在其他的服务器或文档中作镜像复制或保存;不得修改或再使用北国网的任何资源。若有意转载本站信息资料,必需取得北国网书面授权。否则将追究其法律责任。
2、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北国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北国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