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文物惊艳亮相国博

9月4日,参观者在中国国家博物馆观看辽博馆藏的《虢国夫人游春图》。

辽宁出土文物“东方维纳斯”。
本报记者 朱忠鹤 文并摄
走进中国国家博物馆,转了几道弯,步入地下一层,就来到“古代中国”展厅。展柜里,柔和的射灯下,一件件从历史深处走来、充满了岁月沧桑感的精美文物映入眼帘。
“这件叫什么?叫‘筒形彩陶器’。”展柜旁,一名年轻的妈妈带着孩子隔着玻璃,仔细端详着一件有口无底、造型别致的彩色陶器。这是一件1988年从辽宁省牛河梁遗址考古发掘出土的彩陶器,处于红山文化晚期,距今已有5000多年历史。母子二人一边查看文物展示标牌,一边用手机查询牛河梁遗址的相关信息。
紧邻筒形彩陶器的,是一尊同样出土于辽宁的孕妇陶塑像,这件文物前同样围满了观众。“我们在这看到了辽宁的文物。”一位年轻的观众指着标识牌对身边的同伴说。
这尊陶塑像只有五六厘米高,虽然缺少了头部和一侧臂膀,但通过隆起的腹部、凸显的胸部,可以判断出主人公的性别与身份。当听说这尊陶塑像被学者称为“东方维纳斯”时,观众都睁大眼睛、认真端详,仔细观看陶塑像的每一个细节。与“筒形彩陶器”一样,出土这尊孕妇陶塑像的喀喇沁左翼蒙古族自治县东山嘴遗址,也是红山文化中的重要遗址之一。
包括我省牛河梁遗址、东山嘴遗址等在内的红山文化是中国国家博物馆“古代中国”展览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华文明探源工程的重要内容。这几年,随着中华文明和界定“文明”的“中国方案”出炉,越来越多的观众开始关注红山文化。
在中国国家博物馆,辽宁地区出土的文物分布于多个历史时期的展柜里。在旧石器时代展区,距今26万多年前的金牛山人头骨让不少观众驻足观看。
“辽宁那个时候的古人类长这个样子啊。”两名年轻人站在头骨前,轻声交流。金牛山人头骨出土于我省大石桥市,与北京猿人有明显区别,是早期智人,这也就意味着,在距今26万年前,辽宁地区已经有进化得较为先进的古人类在生活了。
从旧石器时代到新石器时代,再到青铜时代,直至清朝,辽宁地区出土或与辽宁地区相关的文物在“古代中国”展厅内都可以找寻到踪影。这一件件造型精美、见证历史的文物,是中华历史源远流长的佐证,也印证了辽宁地区有久远的历史与深厚的文化底蕴。
在“皇太极调兵信牌”这件文物前,一位年长的观众驻足停留很长时间。这位来自浙江的观众告诉记者,他知道清王朝发端于辽宁,也知道沈阳有皇太极的陵寝,还知道沈阳故宫,“听说辽宁很有历史,有机会一定要到辽宁去看看。”
校对:栾溪
责编:杨东溟
1、北国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未经北国网的书面许可,任何其他个人或组织均不得以任何形式将北国网的各项资源转载、复制、编辑或发布使用于其他任何场合;不得把其中任何形式的资讯散发给其他方,不可把这些信息在其他的服务器或文档中作镜像复制或保存;不得修改或再使用北国网的任何资源。若有意转载本站信息资料,必需取得北国网书面授权。否则将追究其法律责任。
2、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北国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北国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