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疾控专家建议——中秋假期尽量减少跨地市出行
本报记者 王敏娜
当前国内疫情防控形势严峻复杂,呈现多点散发、多地频发、局部规模性反弹趋势。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应急管理部专家崔建秋表示,人员出行、旅游和聚集性活动增加,疫情传播风险随之增加,提倡中秋假期就地过节,尽量减少跨地市出行,可居家休假或周边游。
“对于域外来辽探亲人员,要第一时间主动向到达地社区(村)或住宿酒店进行健康申报,按要求配合落实隔离医学观察、健康监测、核酸检测等防控措施。”崔建秋说,省内探亲人员出行前,要提前了解并严格遵守目的地疫情动态及防控政策,主动向目的地社区报备,旅途中做好个人防护。
为确保假期前后不发生本土规模性疫情,最大限度减少对生产生活的影响,我省疫情防控工作将在全面落实国家第九版防控方案的基础上,实行“落地即检”。来(返)辽人员在抵辽后,需在“三站一场”(高铁站、地铁站、汽车客运站及飞机场)、交通健康服务卡点或社区及时进行落地检。对有高风险地区7天旅居史的人员,采取7天集中隔离医学观察,并按要求第1、2、3、5、7天各开展一次核酸检测;对有中风险区7天旅居史的人员,采取7天居家隔离医学观察,并按要求第1、4、7天各开展一次核酸检测;如不具备居家隔离医学观察条件,采取集中隔离医学观察。对有低风险地区7天旅居史的人员,实行三天两检,两次核酸检测的间隔为24小时,并做好健康监测。核酸检测结果均为阴性方可进行社会面活动。
崔建秋建议,广大居民假期减少不必要的聚集性活动,进入商超等人群密集公共场所要做好个人防护,主动配合测温、验码、出示核酸检测阴性报告等。坚持做好“戴口罩、勤洗手、少聚集”等个人防护措施,养成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按时参加常态化区域核酸检测,时刻关注自己和家人的健康状况,如出现发热、干咳、乏力、咽痛、味(嗅)觉减退、腹泻等症状,立即佩戴口罩前往医疗机构发热门诊就诊,其间避免乘坐公共交通工具。就诊时主动告知医生近期旅居史及类似症状病例接触史。
校对:栾溪
责编:窦志坚
1、北国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未经北国网的书面许可,任何其他个人或组织均不得以任何形式将北国网的各项资源转载、复制、编辑或发布使用于其他任何场合;不得把其中任何形式的资讯散发给其他方,不可把这些信息在其他的服务器或文档中作镜像复制或保存;不得修改或再使用北国网的任何资源。若有意转载本站信息资料,必需取得北国网书面授权。否则将追究其法律责任。
2、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北国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北国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