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握现代服务业和先进制造业战略定位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产业经济研究部副部长、研究员许召元在《经济日报》撰文认为,立足新发展阶段,加快建设现代产业体系,需深刻认识服务业与制造业的发展规律,更好把握现代服务业和先进制造业的战略定位。
现代服务业将成为经济增长的主导产业。在不同发展阶段,经济增长的主导产业是不同的。根据一般规律,经济发展的起步阶段,也就是工业化和城镇化快速发展时期,社会的主要需求是解决居民的吃穿住用等物质资料,以及城市和基础设施建设,工业部门特别是制造业是经济增长的主导产业。当工业化和城镇化基本完成后,社会对物质产品的需求基本稳定,对服务的需求持续增长,服务业将成为经济增长的主导产业。其中,现代服务业,即新兴服务业和转型升级后的传统服务业,对经济发展和就业的贡献更加突出。
先进制造业是国际产业竞争的主体,对经济发展起战略支撑作用。人均GDP超过1万美元后,各国制造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普遍在30%以下,但是制造业仍然对经济发展有重要的战略支撑作用。历史一再证明,制造业是立国之本、兴国之器、强国之基。一个国家制造业强,在国际经济体系中的话语权就强;制造业弱,特别是产业存在短板,就有可能面临“卡脖子”难题,甚至经济难以正常运转。而先进制造业具有生产规模大、生产技术进步快、受资源条件约束较小等特点,是当前国际竞争的焦点之一。还要看到,制造业竞争力是决定各国收入水平的核心因素。各个国家收入水平的“锚”点主要是制造业,这是因为国际上制造品已经实现高度竞争,如果一个国家制造业竞争力不强而劳动力工资水平过高,则制造品出口会下降、进口会增加,制造业就可能会逐渐萎缩直至工资水平下降到适当水平。相反,制造业竞争力强而劳动力工资水平较低,制造业就会加快发展并带动收入上涨。相比之下,服务业的收入水平并不受产业竞争力的直接影响。因此,虽然一些小规模经济体可以依靠旅游业等产业保持较高收入水平,但总体上看,较大规模经济体的收入水平主要“锚”定于制造业。制造业特别是先进制造业的重要地位不言而喻。
服务业高质量发展的关键在于推动产业融合和优化发展环境。要顺应趋势,不断完善体制机制,支持现代服务业和先进制造业融合发展、相互促进。同时也要看到,更好发展服务业,优化发展环境尤为重要。下一阶段,需在服务业对内和对外开放上持续发力,进一步聚焦数字经济、金融服务等领域加速开放探索;为服务业发展提供更多金融支持,鼓励外资更多投向高技术服务业;为生产性服务业和生活性服务业发展提供更多有针对性的政策支持,提高现代服务业就业比重和产值比重,提升产业附加值和国际竞争力。
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核心在于提质增效。一是要提升产业基础能力,不断突破一批关键核心技术,加快补足短板。二是要不断增强国际竞争力,在我国收入水平不断增长、劳动力成本进一步提高的情况下,使生产效率提高速度快于劳动力成本提高速度,继续保持和增强国际竞争力。这就要求我们不断增强创新能力,持续为制造业集聚高端生产要素,特别是培育和吸引高素质产业工人,持续降低制度性交易成本,进一步优化有利于公平竞争和优胜劣汰的市场环境。
校对:闫尚
责编:徐晓敬
1、北国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未经北国网的书面许可,任何其他个人或组织均不得以任何形式将北国网的各项资源转载、复制、编辑或发布使用于其他任何场合;不得把其中任何形式的资讯散发给其他方,不可把这些信息在其他的服务器或文档中作镜像复制或保存;不得修改或再使用北国网的任何资源。若有意转载本站信息资料,必需取得北国网书面授权。否则将追究其法律责任。
2、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北国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北国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