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眸税收这十年:绿色税制 助力深山矿区华丽转型
2022年将召开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税务总局组织开展“回眸税收这十年 献礼党的二十大”短视频征集活动,今天发布:绿色税制 助力深山矿区华丽转型。

2022年6月20日,郑渝高铁全线贯通运营。“楚源保康号”列车载着沿途风景驶向全国,而尧治河便是众多美景中不可或缺的一站。
孙开林(尧治河村党委书记):纵观尧治河村的发展变化,我们有一个最深刻的体会,那就是乡村振兴离不开绿色发展的主基调,绿色发展也离不开绿色税制的大力支持。
30多年前的尧治河,还是一个“点煤油灯、吃供应粮”的偏僻小山村。凭借得天独厚的磷矿石资源,尧治河村一跃成为全县的“首富村”。

孙开林:粗放型发展的模式毕竟不可能持久,企业开矿,环境遭殃。树被砍完了,地下也挖空了,晴天到处是灰,下雨遍地是泥,尧治河要想再次发展,不得不转型。
迈出转型发展的第一步,便是大力开展植被和矿山修复。
孙开林:从2013年开始,挖山20多年的尧治河人开始“治山”,着手矿区生态修复工作。我们累计投入了20多亿元资金来植树造林、修复山体。能有充足的资金投入,得益于我们尧治河赶上了绿色税制变革的好时期。

资源税改革,磷矿石资源税税率从10%降到7%;环保税全面开征,倒逼企业节能减排、变废为宝。双向用力、多税共治的绿色税收体系,有力驱动了尧治河村绿色发展。
孙开林:环境变好了,我们尝试转型发展绿色旅游,建设美丽乡村。实践证明,我们转型的路子是正确的、是成功的。

在绿色税制助力下,尧治河村实现从“卖矿石”到“卖风景”的华丽转身。4大山谷26峡建成景观67处,成功打造出3个国家4A级景区,昔日矿区蝶变为国家生态旅游示范区,每年接待游客60余万人次,旅游收入达2亿多元。
绿水逶迤去,青山相向开。向绿而行的税收力量让尧治河村绿色发展的底色更浓,群众幸福生活的成色更足。搭乘绿色税制和高速高铁东风,尧治河一定还会有天天变、月月变、年年变的新貌。
校对:李明
责编:杨东溟
1、北国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未经北国网的书面许可,任何其他个人或组织均不得以任何形式将北国网的各项资源转载、复制、编辑或发布使用于其他任何场合;不得把其中任何形式的资讯散发给其他方,不可把这些信息在其他的服务器或文档中作镜像复制或保存;不得修改或再使用北国网的任何资源。若有意转载本站信息资料,必需取得北国网书面授权。否则将追究其法律责任。
2、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北国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北国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