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家之言丨积极营造良好创新创造环境
沈小平
习近平总书记在辽宁考察时发表重要讲话指出,“要时不我待推进科技自立自强,只争朝夕突破‘卡脖子’问题,努力把关键核心技术和装备制造业掌握在我们自己手里。”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必须走自主创新之路,而走自主创新之路关键要改善科技创新生态,营造有利于创新创造的良好环境,最大限度释放创新创造活力。
要为科技人员减负放权。科技创新离不开科技人员持久的时间投入,科技管理改革不能只做“加法”,要善于做“减法”。要推动科技管理职能转变,强化规划政策引导,给予科研单位更多自主权,赋予科研人员更大技术路线决定权和经费使用权,切实解决科技人员“有钱买米,没工夫做饭”等问题,激励他们以“十年磨一剑”的精神在关键核心领域实现重大突破。
要用好科研评价指挥棒。科技与经济深度融合的关键在于实现科技成果转化,而完善的科技成果评价机制能够有效促进以科技创新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因此,要坚持质量、绩效、贡献为核心的评价导向,全面准确反映成果创新水平、转化应用绩效和对经济社会发展的实际贡献,破除以“帽”取人之风,做到“破四唯”和“立新标”并举,加快建立以创新价值、能力、贡献为导向的科技人才评价体系,唯此才能将科技工作者的工作重心放到创新跑道上,真正提升科技成果转化能力,做到以科技创新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要营造鼓励创新宽容失败的社会氛围。科技创新实际上就是一个不断试错、反复探索的过程,具有很高的风险。创新创造意味着要蹚出一条没人走过的新路,只有通过完善体制机制、涵养社会氛围,营造足够宽松的鼓励创新宽容失败的环境,让科研人才放下心理包袱,心无旁骛地自由畅想、大胆假设、不断试错,才能有助于增强全社会的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创造活力。
要强化对科技研发全方位保障。优化创新创造环境重在推动各类创新主体公平高效地获取创新资源要素,因此科技管理要抓战略、抓改革、抓规划、抓服务,多站在创新主体角度设身处地考虑问题,让创新主体付出得到合理回报、体现应有价值。要完善金融服务创新体系,鼓励金融机构支持创新创业,拓宽科技型企业直接融资渠道,引导科技资本、金融资本与产业资本结合起来更多投向创新领域。要推动知识产权高质量创造运用,加强知识产权全链条保护,促进创新要素自主有序流动和高效配置。
校对:杨 旭
责编:李 明
1、北国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未经北国网的书面许可,任何其他个人或组织均不得以任何形式将北国网的各项资源转载、复制、编辑或发布使用于其他任何场合;不得把其中任何形式的资讯散发给其他方,不可把这些信息在其他的服务器或文档中作镜像复制或保存;不得修改或再使用北国网的任何资源。若有意转载本站信息资料,必需取得北国网书面授权。否则将追究其法律责任。
2、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北国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北国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