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祖国需要的时候,随时能够顶得上!”

1949年兰州战役
第一野战军第2兵团第4军第11师
与国民党守军在沈家岭展开殊死鏖战
数百名官兵长眠于新中国诞生的前夜

抗美援朝战场上
志愿军轰炸机编队遭遇敌机偷袭
仍保持队形,继续前进

“八六”海战
611号护卫艇勇猛迎敌

轮机兵麦贤得头部中弹
仍坚守战位,直到击沉来犯敌舰……

如今
接过先辈的接力棒
新疆军区某红军师的官兵
在祖国需要的时候
随时能够顶得上

空军航空兵某师
捍卫国家主权与利益
同样不畏任何强敌

海军某导弹快艇大队
历经三代变迁
但“海上拼刺刀”的血性胆识
始终没有变

“阳廷安班”传承老班长的精神
永做一不怕苦、二不怕死的
胜战尖刀

82岁的吴永强
曾是一名边防军人
在一次战斗中失去了双手双腿

他的女儿和外孙女也都是边防军人
她们把吴永强用断臂写下的信
带到康西瓦烈士陵园
祭奠老英雄牺牲的战友

“亲爱的战友们,我非常想念你们……”一字一句让人泪目

“汶川地震男孩”程强
曾高举“长大我当空降兵”的横幅

后来他真的实现了愿望
并从一名新兵成长为
“黄继光生前所在连”排长

他说:“无论在哪里
老班长的精神都始终激励着我
不断迎难而上、砥砺前行
我要永远当好黄继光的传人。”

“革命理想高于天
这样才能够不断地
取得奇迹般的胜利”

审核:徐晓敬
1、北国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未经北国网的书面许可,任何其他个人或组织均不得以任何形式将北国网的各项资源转载、复制、编辑或发布使用于其他任何场合;不得把其中任何形式的资讯散发给其他方,不可把这些信息在其他的服务器或文档中作镜像复制或保存;不得修改或再使用北国网的任何资源。若有意转载本站信息资料,必需取得北国网书面授权。否则将追究其法律责任。
2、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北国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北国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