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全媒+|10年来,西藏粮食产量稳步提升
新华社拉萨10月13日电(记者格桑边觉)深秋时节,遍地金黄。这几天,56岁的玉杰刚忙完秋收。看着满仓的青稞、小麦等粮食,他心满意足。
玉杰是西藏拉萨市墨竹工卡县唐加乡村民,家里有20多亩地。“现在的青稞产量比以前提高了很多,都是机械化收割,效率特别高。”他说。
青稞是青藏高原重要的粮食作物。十年来,西藏农业部门大力培育和普及青稞良种,其中“喜马拉雅22号”“藏青2000”具有高产、抗病能力强等优点,是主要普及的青稞良种。

西藏拉萨市墨竹工卡县唐加乡农民收获青稞(8月27日摄)。新华社发(洛克摄)
“青稞良种是乡里免费发放的,不用交钱。”玉杰告诉记者,自从良种在全村普及后,青稞产量就提高了许多,亩产近400公斤。数据显示,2021年,西藏推广种植青稞良种198.19万亩,覆盖率达90.8%。
受气候、地势影响,西藏中低产农田比例高,很长一段时间内成为制约粮食产量的重要因素之一。
为此,西藏实施耕地改造,通过开展高标准农田建设,完善农田水利、田间道路等基础设施,全方位提升耕地质量,进而不断提高重要农产品的供给能力,夯实粮食安全。
日喀则市青稞产量约占西藏全区的50%,被称为“西藏的粮仓”。近年来,该市持续推进田间设施改造,建设高标准农田,截至目前,全市已建成高标准农田163.46万亩,水利设施更加完善、规范。

日喀则市江孜县努康村村民在进行机械化收割。新华社记者 晋美多吉摄
28岁的普尼玛来自日喀则市桑珠孜区聂日雄乡德日村,家有30多亩地。“以前地块不规则,不利于机械化耕作,加之土层薄,农田肥力不够。”他说,如今家里的农田土地平整,灌溉耕种方便;土质肥沃,粮食产量有了很大提升。
良种普及、高标准农田建设等举措稳步提升了西藏粮食产量。西藏自治区统计局公布的数据显示,过去十年,西藏粮食的年产量由2012年的94.90万吨增加至2021年106.15万吨,年产量连续7年超过100万吨,年均增长1.3%;青稞产量由2012年的63.71万吨增加至2021年的80.12万吨,年均增长2.6%。
西藏自治区农业农村厅厅长杜杰表示,2022年西藏的粮食播种面积和产量均高于去年,粮食丰收已成定局。
校对:曹思洋
责编:杨东溟
1、北国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未经北国网的书面许可,任何其他个人或组织均不得以任何形式将北国网的各项资源转载、复制、编辑或发布使用于其他任何场合;不得把其中任何形式的资讯散发给其他方,不可把这些信息在其他的服务器或文档中作镜像复制或保存;不得修改或再使用北国网的任何资源。若有意转载本站信息资料,必需取得北国网书面授权。否则将追究其法律责任。
2、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北国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北国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