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十年丨从“一个都不能少”到“个个都要好” 贵州用教育打开希望之门

这是黔东南州从江县大歹小学的一张照片,你能想象眼前这所设施齐全的现代化校园,只是一所村小吗?数年时间,这里从“教育洼地”变成“最美村小”。

曾经的大歹小学校舍简陋、师资不足,村里能完整接受义务教育的孩子不多,2019年才走出了第一个大学生。扶贫先扶智,治贫先治愚。在打赢脱贫攻坚战的过程中,贵州连续多年压缩行政经费用于教育扶贫,率先在全国启动农村义务教育、学前教育营养改善计划,率先在全国实施教育精准扶贫学生资助政策。

2019年,新的大歹小学拔地而起,优质的教育资源不断汇聚。如今,越来越多村民把孩子送进校园,教育的种子已在苗乡生根发芽。 “十三五”时期,贵州累计投入约180亿元,新建、改扩建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配套学校669所,实现了不落一人,就地就近就学。
如今,贵州在西部率先实现县域义务教育基本均衡发展,九年义务教育巩固率、高中阶段毛入学率分别达95.5%、91.5%,均首次超全国平均水平。

党的十八大以来,贵州还不断推动职业教育发展,全省职业院校在校生规模从2012年的不到60万人增长到2020年的85万人,30余万贫困家庭学生通过职业教育实现脱贫致富。
在毕节职业技术学院,一批批粤黔协作“订单班”的学生,正通过手上的技能彻底改变命运。去年,毕节市劳动年龄人均受教育年限提高到了10.8年,职业教育正助力毕节将人口红利转变为人才红利。

回望十年,教育成为贵州拔除穷根的根本之策,也为贵州高质量发展打下了重要基础。
校对:栾溪
责编:杨东溟
1、北国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未经北国网的书面许可,任何其他个人或组织均不得以任何形式将北国网的各项资源转载、复制、编辑或发布使用于其他任何场合;不得把其中任何形式的资讯散发给其他方,不可把这些信息在其他的服务器或文档中作镜像复制或保存;不得修改或再使用北国网的任何资源。若有意转载本站信息资料,必需取得北国网书面授权。否则将追究其法律责任。
2、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北国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北国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