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声手账丨【我是一线党代表⑫】廷·巴特尔:“四点平衡”建设美丽富饶新牧区

【我是一线党代表】
我叫廷·巴特尔,来自内蒙古代表团。这已经是我第三次当选党代表,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把人民群众的冷暖时刻装在心里,是我作为一名共产党员的责任。

这是“七一勋章”获得者廷·巴特尔(6月29日摄)。新华社记者 谢环驰 摄
我的父亲是新中国开国将军廷懋,1974年我高中毕业,戴着父亲的旧军帽来到萨如拉图雅嘎查插队,在与牧民们朝夕相处的日子里,一定要帮大伙儿过上好日子的念头越来越强烈。1978年,跟我同一批插队的知青开始陆续返城,但我决定留在这里,草原太需要建设了,我留下能为草原做更多的事。

廷·巴特尔介绍他在草场拍摄的野生鸟类照片。新华社记者 恩浩 摄
既要保护草原生态又要保障牧民收入,还得从养殖上做文章。为了让大家更好地理解我提出的减羊增牛“蹄腿理论”,我跟牧民们做起了算术题“一头牛的收入顶不顶5只羊?”“一头牛4条腿,5只羊20只蹄子,哪个对草场破坏更大?”……为了持续改进牧业生产方式,后来我又提出了“打草不拉草”的生产方式,有利于草场恢复。在我的倡议下,牧民种上了黄柳、沙棘等耐旱植物,遏制了草场沙化退化,多年不见的鹿、狍子、狐狸也多了起来。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2009年,在各级党委、政府的大力支持下,我建起了一座农牧民培训基地,用通俗语言和现场演示介绍我的经验——努力做到“利润最高点、成本最低点、生态最佳点、劳力最优点”四点平衡。

廷·巴特尔在自家草场忙碌 新华社记者 刘磊 摄
如今的萨如拉图雅嘎查已经成了远近闻名的生态村,牧民年人均纯收入从40年前的40元增加到现在的1.88万元。现在也有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回归牧区,他们带来了新知识、新技术,希望我们能一起把牧区建设得更美好!
监制:张宁 廖慧
策划:李方舟 董大正
协调:光明日报全媒体记者 高平
受访者: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代表,内蒙古自治区阿巴嘎旗洪格尔高勒镇萨如拉图雅嘎查牧民、党支部原书记 廷·巴特尔
采访:光明网记者 丁玉冰
制作:王宏泽
设计:杜丹
调音:李伯玺
校对:李明
责编:窦志坚
1、北国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未经北国网的书面许可,任何其他个人或组织均不得以任何形式将北国网的各项资源转载、复制、编辑或发布使用于其他任何场合;不得把其中任何形式的资讯散发给其他方,不可把这些信息在其他的服务器或文档中作镜像复制或保存;不得修改或再使用北国网的任何资源。若有意转载本站信息资料,必需取得北国网书面授权。否则将追究其法律责任。
2、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北国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北国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