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人民享有更优质高等教育
【代表专访·书记校长谈发展】
让人民享有更优质高等教育
——访天津大学校长金东寒代表
光明日报记者 陈建强 刘茜
党的二十大报告强调,要坚持教育优先发展、科技自立自强、人才引领驱动,加快建设教育强国、科技强国、人才强国,坚持为党育人、为国育才,全面提高人才自主培养质量,着力造就拔尖创新人才,聚天下英才而用之。

天津大学校长金东寒代表倍感振奋,他说:“天津大学必须肩负起新时代赋予的历史使命,加快推进中国特色世界一流大学建设,努力满足人民享有优质高等教育的迫切需求。”
“弘扬天大品格,践行初心使命,努力推进‘双一流’建设。”接受本报记者专访时,金东寒代表开门见山,“推进‘双一流’建设,必须牢牢把握‘四个服务’的重要要求,为党育人、为国育才。”
金东寒代表介绍,天津大学从1895年诞生起,就以“兴学强国”为使命。“救国首在储才,储才必先兴学。”在横跨3个世纪的办学历程中,学校积淀传承了以“兴学强国的使命、实事求是的校训、严谨治学的校风、爱国奉献的传统、矢志创新的追求”为内涵的“天大品格”,这一宝贵的精神财富,激励着一代代天大学子为国家、为民族、为人民接续奋斗、贡献青春。
“天津大学老校长吴咏诗先生有句治校格言——‘办大学就是办氛围’。”金东寒代表告诉记者,天津大学始终把立德树人作为根本任务,致力于“三全育人”“五育并举”等人才培养综合改革,努力营造立德树人的浓厚氛围,通过建设课程、科研、实践等“十大育人载体”,把思想政治教育融入教育教学全过程。金东寒代表说,“办氛围”就是在浓郁的家国情怀中映照育人初心。
金东寒代表说,天津大学不久前发布了新工科建设的“天大方案”2.0版,以“面向未来、面向产业界”为引领,从“六问”入手:问产业需求建专业、问技术发展改内容、问学生志趣变方法、问学校主体推改革、问内外资源创条件、问国际前沿立标准。“我们的目标是创建开放型多学科交叉人才培养平台,创建‘价值塑造、能力培养、知识传授’三位一体培养模式,培养能够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创新型卓越工程师和领军人才。”金东寒代表表示。
“在天大,新生入校第一课都要学唱校歌。校歌中有一句,‘望前驱之英华卓荦,应后起之努力追踪’,每每听到,我都心潮澎湃。”金东寒代表说,近年来,天大人聚焦国家重大战略需求、聚焦世界科技发展前沿、扎根国民经济主战场,在“天宫二号”、“天眼”、港珠澳大桥、北京大兴国际机场等重大工程建设过程中都作出了贡献,“天津大学正在用一项项重大科研成果、一批批高水平创新人才回答着‘为谁培养人’的时代之问”。
《光明日报》( 2022年10月19日 08版)
校对:姚晟琦
责编:窦志坚
1、北国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未经北国网的书面许可,任何其他个人或组织均不得以任何形式将北国网的各项资源转载、复制、编辑或发布使用于其他任何场合;不得把其中任何形式的资讯散发给其他方,不可把这些信息在其他的服务器或文档中作镜像复制或保存;不得修改或再使用北国网的任何资源。若有意转载本站信息资料,必需取得北国网书面授权。否则将追究其法律责任。
2、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北国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北国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