沿着高铁看贵州·一路向东|逐“绿”而行看万山“红遍”
在黔山秀水间一路向东,一个半小时后,便能与“千年丹都”——铜仁市万山区朱砂古镇迎面相逢。

列车抵达朱砂古镇站
忆往昔,在长达半个世纪的时光里,万山曾因汞矿而辉煌,并创造了世界上最久远的采矿历史。
随着矿竭城衰、生机不再,万山发展陷入困境。
在举步维艰之际,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理念如春风拂地。2015年7月,万山化身中国第一个以山地工业文明为主题的矿山休闲怀旧小镇——朱砂古镇,打破了“颓垣废井、残垣败瓦、人去楼空”的局面。

铜仁万山朱砂古镇
逐“绿”而行,浴火重生。沉寂多年的万山被唤醒,走向一条绿色发展的新路,消逝的繁华重返如初。

游客在朱砂古镇游览,体验80年代的怀旧主题。贵州日报天眼新闻记者 孟祥可 摄
循着过往的足迹,无数人在这“穿越时光”,实现了一场父辈的回忆之旅。无论是走进“那个年代一条街”,还是步入矿山博物馆,曾经的历史和文化一一再现,一个时代的印记和情感,收藏在陈旧的物件里。目之所及,皆是乡愁与回忆。

游客在景区废弃矿洞开发的“时空隧道”内游览
山内,绵延纵横970公里长的“时空隧道”,形成了蜿蜒曲折地下“长城”。山外,重重青山映入眼帘,悬崖之上云雾缭绕,1200多米玻璃栈道紧紧环绕,惊险与风光并存。

游客在景区玻璃栈道上游览。贵州日报天眼新闻记者 杨涛 摄
春有百花秋有月,夏有凉风冬有雪。四季分明的万山朱砂古镇,从“卖资源”向“卖风景”“卖文化”转变,促进了旅游产业化发展的步伐。每个季节前往,都能实现一场壮丽的风光之旅,都能获得一份独特的自然体验。

万山朱砂古镇一景
探寻红色足迹的脉络,也绕不开这座勃勃生机的小镇。全国首个“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建在这儿,展示着矿山工业文化。万山汞矿工业遗产博物馆与苏联专家楼、汞矿电影院、英法水银公司旧址等一同镶嵌在朱砂古镇景区内,传承着团结奋进、爱国奉献的万山精神。
从兴盛到衰败,从转型到崛起,实现“蝶”变的万山,如今宜居、宜业、宜游、宜养……处处生机与繁华,恰如朱砂一般“红”。
贵州日报天眼新闻记者
王琳 汪国锋 高航 杨绍辉
校对:栾溪
责编:徐晓敬
1、北国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未经北国网的书面许可,任何其他个人或组织均不得以任何形式将北国网的各项资源转载、复制、编辑或发布使用于其他任何场合;不得把其中任何形式的资讯散发给其他方,不可把这些信息在其他的服务器或文档中作镜像复制或保存;不得修改或再使用北国网的任何资源。若有意转载本站信息资料,必需取得北国网书面授权。否则将追究其法律责任。
2、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北国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北国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