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成县:念好“山”字经 民富产业兴
央广网兰州10月28日消息(见习记者李红军 通讯员刘建军)道路畅通,产业兴旺,环境优美、村民富足……地处大山深处的甘肃省陇南市成县宋坪乡李家梁村,曾是一个深度贫困村。近年来,随着一系列惠民政策的实施,李家梁村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村民们不仅彻底摆脱贫困,日子还过得红红火火。
在李家梁村,曾经的羊肠小道变成了如今宽阔平整的水泥硬化路,在彻底解决村民出行难题的同时,也铺就了李家梁村的“发展路”。

宋坪乡李家梁村生态禀赋良好(央广网发 刘建军 摄)
“过去,我的四轮拖拉机是村里最主要的运输工具,每年到县城拉农资,从乡政府到我们村,拉上10多袋化肥,还得靠大家推才能拉到村口。如果遇上下雨,这段路根本上不来。”李家梁村党支部书记王辉说。
近几年,在成县县委办公室的帮扶和积极协调下,李家梁村硬化通村道路9.4公里、通社通户路3.6公里,安装路灯46盏,修建景观2处,修建停车场1处,新建村党群服务中心1座和500多平方米的村文化广场1处,实施了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全面改善了李家梁村群众的生产生活条件。“现在,就算是雨雪天气,小轿车都能开到门口。”王辉说。

李家梁村干净整洁的人居环境(央广网发 陈昉昉 摄)
“我今年80多岁了,过去,做梦也想不到能过上种地不用牛、吃水不用担、做饭不用柴的好日子。现在,不光农民种地给补助,自来水、水泥路都通到了家门口,真是太方便了。”李家梁村村民祁彩莲说。
乡村振兴,产业是关键。李家梁村依托“山”字做文章,因地制宜大力引进发展猕猴桃产业,推广优良品种和新优技术,打造优质猕猴桃生产基地,助力乡村振兴。
“我们经过多方考察和论证,决定把猕猴桃和中药材作为重点产业来发展。在帮扶单位的大力支持下,全村共种植猕猴桃80多亩5000多株,树下套种了魔芋、柴胡等,最大限度提高了土地的收益。”王辉说,同时新建农家乐,吸引游客休闲观光、采摘体验,并带动群众在家门口就业。

宋坪乡李家梁村一隅(央广网发 陈昉昉 摄)
“猕猴桃种植,技术是关键,什么时候浇水、施肥、授粉,都要用心去做,管理跟不上,产量、质量都会受影响。”李家梁村村民庆娱安说,在村上的动员和帮扶队的指导下,他在家门口试种了半亩多的猕猴桃,2019年又嫁接了红心猕猴桃,今年采摘了700多斤,收入7000多元。
从一个名不见经传的深度贫困村,发展成为生态好、产业兴、乡村美、群众富的美丽新农村,李家梁村不仅走上了治理有秩序、发展有希望、致富有奔头的乡村振兴新路子,也为成县美丽乡村建设探索了可借鉴、可复制的做法和经验。
校对:闫尚
责编:杨东溟
1、北国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未经北国网的书面许可,任何其他个人或组织均不得以任何形式将北国网的各项资源转载、复制、编辑或发布使用于其他任何场合;不得把其中任何形式的资讯散发给其他方,不可把这些信息在其他的服务器或文档中作镜像复制或保存;不得修改或再使用北国网的任何资源。若有意转载本站信息资料,必需取得北国网书面授权。否则将追究其法律责任。
2、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北国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北国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