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雪中送炭 似冬日暖阳——青海玛多法院干警60多年扎根高原司法为民
扎根海拔4500米高原,克服苦寒缺氧,释法说理传播法治,倾心守护牧民利益……60多年来,青海省玛多县人民法院百余名法院工作者,风雨无阻奔走草原,风餐露宿巡回审判,公平公正调处纠纷,把矛盾化解在基层,解决在萌芽状态,用忠诚坚守在三江之源谱写“司法为民、公正司法”的时代赞歌。
“哪里有法院,哪里不公平的事就能解决”
果洛藏族自治州玛多县,平均海拔超4500米,是青海省海拔最高的县。牧民长期“逐水草而居”,鲜与外界接触,过去遇到各类纠纷,多寻求中间人解决。
2022年7月14日,在玛多县花石峡镇,玛多县人民法院法官在审理案件。新华社发
“法院帮我调解纠纷效果好,一听说他们今天要来宣讲,我一大早就骑摩托车赶过来了。”在玛多县花石峡镇维日根村,法院巡回审判车停稳后,村民才让旦巴连忙迎上去,卸下宣传展板,摆好折叠桌椅,将写有“玛多县人民法院巡回法庭”的横幅固定在车身上。
56岁的才让旦巴家里饲养着上百头牦牛,每逢放牧时节,因草场分配有时会与他人发生纠纷,过去遇到问题就找村里老人解决,可调解结果常常是双方都不满意。“谁和中间人关系好,中间人就偏向谁。”一些不公平的民间调解让才让旦巴感到不痛快。“有次调解结果是要回5头牦牛,其中2头就要交给中间人,还得是青壮年牛。”
2021年12月20日,玛多县人民法院院长钱快乾(左三)给当地牧民宣讲法律知识。新华社记者 柳泽兴 摄
在法院一次入村宣讲中,才让旦巴趁着纠纷双方都在场,提出调解诉求。“法官先询问我们的想法,然后普及相关法律知识,根据实际情况开始调解。”当天,才让旦巴便和对方达成协议,心悦诚服地在调解书上签字摁手印。
周智是玛多县扎陵湖乡第一牧业社牧民,家中有6口人。2017年,他与花石峡镇措柔村3名牧民签订承包协议,将自家440多只母羊承包给对方,协议规定对方每年要给自己50只小羊羔。一年后,对方不按约履行协议,电话也联系不上。“这440多只母羊可是我们家全部财产,家里人吃的穿的都靠它们。”3年间,周智往花石峡镇跑了五六次,始终要不回自家母羊。
“对方多年拖欠导致家里经济困难,实在没办法了,就找法院起诉。”2021年7月,经玛多法院3次调解,周智和被告协商一致,实现了案结事了人和。“现在哪里有法院,哪里不公平的事就能解决。”
2021年12月20日,玛多县人民法院“马背法庭”成员在下乡途中。新华社记者 柳泽兴 摄
为减轻偏远群众诉讼负担,玛多县人民法院利用“马背法庭”“车载法庭”等载体,将法庭“搬”到牧民身边,及时受理与群众生产生活相关的各类案件。“巡回审判力度加大后,牧民群众法律意识不断增强,遇到困难会及时向法院求助。”玛多县人民法院院长钱快乾说。
“哪里有案子,法官就巡回办案到哪里”
玛多县地广人稀,1.5万余人散居在这片2.53万平方公里的雪域高原上。牧民不方便离开草原,法官就走到他们身边。
2021年12月20日,玛多县人民法院院长钱快乾(左一)给当地牧区群众宣讲法律知识。新华社发
在玛多县扎陵湖乡擦泽村,玛多县人民法院立案庭庭长才侦措手拿话筒释明法律,换位思考做群众工作,身后的巡回审判车沾满泥巴,但车身上的“法院”二字被擦得清清楚楚。“下乡时,要省着吃馍馍、糌粑和风干牛肉。有时候带的干粮吃完了,工作还没干完,还要饿肚子。每次下乡结束,嘴唇因为缺乏维生素,经常溃疡。”
2022年5月26日,在玛多县扎陵湖乡多涌村河源新村,玛多县人民法院立案庭庭长才侦措(右)在进行防范养老诈骗宣传。新华社发
“草原上鲜有人家,哪里有案子,法官就巡回办案到哪里,有时一待便是几个星期,常常晴天一身汗,雨天一身泥,冬天一身雪。”
2021年12月20日,玛多县人民法院院长钱快乾骑着马,擎着“玛多法院巡回法庭”的旗子,下乡进行普法宣传。新华社发
“刚才还是晒得脱皮的大晴天,一会儿就冰雹当头雨雪交加,稍不慎就会陷入泥泞沼泽。”玛多县人民法院原副院长郭海洋额头上有一道伤疤。一次下乡办案途中,汽车转弯时侧翻倒地,前挡风玻璃直接碎裂,划破了他的额头,头发都粘上了带血的玻璃碎片。
一次到海拔4300多米的黄河乡办案,郭海洋和同事挤在一间没有屋顶的废弃砖房里。高原深夜,冷风呼啸,不知是谁先起了头,唱起《在那遥远的地方》。随后大家齐声合唱,歌声穿过砖房,流向广袤草原。“自然环境恶劣,我们迎难而上、乐观面对。”
2022年7月12日,在玛多县花石峡镇吉日迈村,玛多县人民法院立案庭庭长才侦措(中)在开展环境保护相关法律宣传。新华社发
常在草原办案,与家人久难相见。提起女儿,玛多县人民法院原副院长赛措吉心中五味杂陈:“女儿看见我就像陌生人一样,连晚上睡觉都不让我陪她,只要睁眼看到是我,就把我往外推。后来,每次分别她都搂紧我脖子,舍不得让我走。”
缺氧不缺精神,艰苦不怕吃苦。长期扎根高寒缺氧牧区,玛多法院法官和司法警察多数落下心脏病、高血压、风湿性关节炎等“高原职业病”,兜里也常备速效救心丸。在玛多县人民法院工作7年的法官助理李明,脸蛋上已留下两坨深深的“高原红”。“牧民通过法院感受到公平正义,每当听到群众对法院的称赞,心里就不觉得那么苦了。”李明说。
“村民们打心眼里把法官当亲人”
“瓜珍切(藏语,谢谢),还是瓜珍切,感谢法院帮我要回了看病的救命钱。”在玛多县人民法院“姊妹湖调解室”,花石峡镇花石峡社区党支部书记更尕搀扶着69岁的藏族阿妈卓玛吉,送来一面写有“一心一意为民办事,依法办案快速到位”的锦旗。
“4年前,被执行人租下卓玛吉等30多名村民扶贫项目的房屋,恶意拖欠房租21.3万元,也拒不执行和解协议。”经法院不懈努力,被执行人支付了执行款,卓玛吉隔天便收到应得的租金。
2021年5月22日,玛多县发生7.4级地震后,玛多县人民法院搭建临时办公板房,确保司法服务“不停摆”。近日,记者走进临时办公板房,看到四周悬挂有12面锦旗,许多都是基层村民送来的:“维护群众利益如雪中送炭、情系联点群众似冬日暖阳”“头顶国徽执法、心存正义公正”“人民公仆、情系百姓”……
“我们法院八成案件都与牧民有关,大都涉及藏汉双语,一字一句彰显着法律尊严,不能马虎大意。”今年26岁的更周措,2018年毕业于中央民族大学法学院,已担任法官助理2年时间。
2022年7月12日,在玛多县冬格措纳湖畔,当地牧民群众在听玛多县人民法院巡回法庭法律宣讲。新华社发
今年秋天,更周措今年第二次来到玛多县花石峡镇东泽村,用藏语宣讲着民法典,为村民发放汉藏双语法律宣传手册。高原缺氧,每次蹲下站起,她都大口喘着粗气。东泽村党支部书记关确说:“法院进村宣讲效果很好,村里违法犯罪案件少了,村民们打心眼里把法官当亲人。大家一听说法院来宣讲,总会端来家里最香的奶茶、献上最洁白的哈达。”
2021年5月26日,在抗震救灾临时办公点的帐篷内,玛多县人民法院法官助理更周措(右)在手电筒照射的灯光下进行立案登记。新华社发
责编:王永
审核:窦志坚
1、北国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未经北国网的书面许可,任何其他个人或组织均不得以任何形式将北国网的各项资源转载、复制、编辑或发布使用于其他任何场合;不得把其中任何形式的资讯散发给其他方,不可把这些信息在其他的服务器或文档中作镜像复制或保存;不得修改或再使用北国网的任何资源。若有意转载本站信息资料,必需取得北国网书面授权。否则将追究其法律责任。
2、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北国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北国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