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大精神二十人讲⑭ | 绿色发展: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10月27日起,中共上海市委党校和上海人民广播电台联合策划的“二十大精神二十人讲”全媒体党课,联合全国数十家广播电台正式上线。上海市委党校的20位专家,通过对20个“关键词”的解读,学习研读二十大报告,并与20位提问者对话。
“二十大精神二十人讲”每天中午12点、晚上11点上海新闻广播(FM93.4)《市民与社会》节目播出,阿基米德APP音视频图文同步直播,话匣子B站号等视频平台同步直播。
第十四讲,中共上海市委党校经济学教研部教授 刘志广,解读关键词:“绿色发展”。
刘志广
上海市委党校经济学教研部教授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所要表达的意思就是“保护环境就是保护生产力,改善环境就是发展生产力。”

(浙江安吉展开“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 生态画卷)
(图源:浙江省自然资源厅)
在就地转化之外,“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需要通过生态补偿和生态转移支付等方式来实现,我们也需要将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作为实现“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重要指标。
进一步说,“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说的是环境改善过程中整个发展方式的转变所带来的社会福利的改进,其成效不拘于一时一地,落实主体功能区规划就是站在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高度谋划发展的具体实践。

绿色发展并没有一个统一的标准,其方式需要根据地方不同的环境资源特点和生态承载力等来探索。
在实践当中,绿色发展首先是一个底线标准,不能突破国家或地方所确立的最低环境标准;其次,绿色发展是一个努力方向,它要求以更少的资源投入、更少的废弃物排放得到同样或更多更好的产出;第三,绿色发展是一个改善过程,其成效主要体现在最低环境标准的持续提高之上。
企业在推进绿色发展过程中需要把握好“知道什么”、“做了什么”和“说了什么”这三个问题;地方政府不能搞层层加码、一刀切,要在立规则、举大棒、给胡萝卜三个方面下功夫。

实现碳达峰碳中和是我国向世界作出的庄严承诺,要坚持“立足我国能源资源禀赋,坚持先立后破,有计划有步骤实施碳达峰行动”。
中国的承诺是对全国而言的,不能被简单地分解为每个地方都实现碳达峰碳中和,否则就会产生合成谬误。在具体工作中要处理好减污降碳和能源安全、产业链供应链安全、粮食安全、群众正常生活的关系。
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关键是降低单位GDP的碳排放强度,不能就碳言碳,而是要协同推进降碳、减污、扩绿、增长。能源问题的解决作为实现双碳目标的关键,必须确保能源安全,加强煤炭清洁高效利用。
责编:李莹
审核:徐晓敬
1、北国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未经北国网的书面许可,任何其他个人或组织均不得以任何形式将北国网的各项资源转载、复制、编辑或发布使用于其他任何场合;不得把其中任何形式的资讯散发给其他方,不可把这些信息在其他的服务器或文档中作镜像复制或保存;不得修改或再使用北国网的任何资源。若有意转载本站信息资料,必需取得北国网书面授权。否则将追究其法律责任。
2、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北国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北国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