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一习话·新征程】在法治轨道上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

(欢迎点击视频,观看本期《每日一习话》)
习近平:必须更好发挥法治固根本、稳预期、利长远的保障作用,在法治轨道上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
这段话出自2022年10月16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
法治是国家强盛的重要保障和标志,一个现代化国家必然是法治国家。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坚持把马克思主义法治理论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法律文化相结合,提出一系列具有原创性、标志性的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形成了习近平法治思想。这是我们党百年来提出的最全面、最系统、最科学的法治思想体系,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建设进程中具有重大意义。
法治兴则民族兴,法治强则国家强。在法治轨道上依法执政,才能让“中国之治”的基石更加巩固;以“良法善治”优化营商环境,经济社会才能在稳定中不断发展;坚持全面依法治国,司法公正才能“让人民看得见”、感受得到。因此,法治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过程中能够起到固根本、稳预期、利长远的保障作用。
新时代十年是全面依法治国思想领航、举旗定向的十年,是谋篇布局、立柱架梁的十年,是踔厉奋发、成就辉煌的十年:我国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建设深入推进,全面依法治国总体格局基本形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加快推进。截至今年9月底,我国现行有效法律293件,行政法规598件,地方性法规13000余件。我国司法体制改革取得重大进展,司法机关85%的人力资源集中到办案一线,人均办案数量增长20%,结案率上升了18%。社会公平正义法治保障更为坚实,法律面前人人平等保障机制不断完善,切实保证了人民群众依法享有广泛的权利和自由、承担应尽的义务。
今天,我们已经踏上了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新征程,必须坚持以习近平法治思想为指引,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要加强重点领域、新兴领域、涉外领域的立法工作,深化行政执法体制、司法体制综合配套改革,弘扬社会主义法治精神,推动习近平法治思想深入人心,让人民群众切实感受到公平正义就在身边,使尊法学法守法用法在全社会蔚然成风,确保新时代法治中国建设行稳致远。
本期特约专家:李晓安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法学院
中国互联网发展基金会中国正能量网络传播专项基金支持
责编:窦志坚
审核:徐晓敬
1、北国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未经北国网的书面许可,任何其他个人或组织均不得以任何形式将北国网的各项资源转载、复制、编辑或发布使用于其他任何场合;不得把其中任何形式的资讯散发给其他方,不可把这些信息在其他的服务器或文档中作镜像复制或保存;不得修改或再使用北国网的任何资源。若有意转载本站信息资料,必需取得北国网书面授权。否则将追究其法律责任。
2、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北国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北国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