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最佳旅游乡村”如何成就?听听它们的“成长秘诀”——“小山村”何以惊艳“大世界”

河南安阳市,游客在红旗渠畔的庙荒村中散步。新华社发

游客在浙江杭州市临安区太湖源镇指南村观赏晒秋的农作物。新华社发

重庆酉阳县板溪镇叠石花谷景区内,游客在粉黛乱子草组成的粉色花海中游玩。新华社发
编者按
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是农业强国的应有之义。党的十八大以来,一大批生态美、生活美的乡村旅游目的地如雨后春笋般出现,宜居宜业宜游的形象直抵人心。
去年12月20日,我国广西大寨村、重庆荆竹村成功入选联合国世界旅游组织“最佳旅游乡村”,加上此前入选的浙江余村、安徽西递村,我国已有4个乡村入选世界“最佳旅游乡村”。作为发展乡村旅游的“领跑者”,这四个村子的经验对于广大乡村有哪些启示?我们特邀四地负责人讲述心得经验。
(项目团队:本报记者 张胜、周仕兴、李宏、张国圣、陆健、常河、王斯敏 本报通讯员 韦吉阳)
责编:栾溪
审核:徐晓敬
1、北国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未经北国网的书面许可,任何其他个人或组织均不得以任何形式将北国网的各项资源转载、复制、编辑或发布使用于其他任何场合;不得把其中任何形式的资讯散发给其他方,不可把这些信息在其他的服务器或文档中作镜像复制或保存;不得修改或再使用北国网的任何资源。若有意转载本站信息资料,必需取得北国网书面授权。否则将追究其法律责任。
2、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北国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北国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