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设体育公园 助力全民健身

傍晚时分,江西省赣州市南康体育公园灯火通明,人们在锻炼身体。
朱海鹏摄(影像中国)

江苏省扬州市宝射河休闲体育公园美景怡人,吸引市民前来徒步赏景。
沈冬兵摄(影像中国)

山东省荣成市樱花湖体育公园经过环境综合改造提升,已成为“全民参与型”休闲体育运动主题公园。图为该体育公园水上运动体验区。
李信君摄(影像中国)

安徽省铜陵市滨江生态体育公园由废旧码头改造而成,现已成为市民健身、运动休闲的场所。图为市民在公园球场上运动。
陈 磊摄(影像中国)

广东省惠州市惠湾地区体育公园建成后,周边群众运动休闲更方便。图为小朋友在公园游玩。
周 楠摄(影像中国)

浙江省台州市市民在中央山体育公园体育场运动。
蒋友青摄(影像中国)

辽宁省沈阳市丁香东湖智慧体育公园实现了健身服务智能化供给,成为全民健身新载体。
黄金崑摄(影像中国)

甘肃省平凉市体育运动公园正在紧张施工,项目建成后将为百姓健身活动提供良好环境。
吴希会摄(影像中国)

数据来源:国家体育总局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紧紧围绕满足人民群众需求,统筹建设全民健身场地设施,构建更高水平的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体系。”
滨水绿地建起体育公园、废旧码头改造成体育园区……近年来,体育公园作为全民健身的新载体,广受人们欢迎。作为一种新型健身空间,体育公园将体育健身与自然生态融为一体,既集合了各类运动场地设施,又方便了群众就近参与体育锻炼,有效解决了群众“健身去哪儿”等问题,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不断提高。
推进体育公园建设,是“十四五”时期全民健身设施补短板工程的重点建设任务之一。《关于构建更高水平的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体系的意见》《全民健身计划(2021—2025年)》等文件提出,推进体育公园建设,鼓励地方因地制宜发展特色体育公园,推动体育公园免费开放,满足公民体育健身需求。截至2022年6月,各地建成并投入使用占地面积不低于4万平方米的体育公园共计近1100个。
推进体育公园建设,对于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体育健身需求,改善人民生活品质,推动构建更高水平的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体系具有重要意义。预计到2025年,全国将新建或改扩建约1000个体育公园,“15分钟健身圈”逐渐形成。青山绿水间,一幕幕生动的健身场景,将成为城市一道道亮丽的风景线。
(本报记者 季 芳)
责编:王永
审核:徐晓敬
1、北国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未经北国网的书面许可,任何其他个人或组织均不得以任何形式将北国网的各项资源转载、复制、编辑或发布使用于其他任何场合;不得把其中任何形式的资讯散发给其他方,不可把这些信息在其他的服务器或文档中作镜像复制或保存;不得修改或再使用北国网的任何资源。若有意转载本站信息资料,必需取得北国网书面授权。否则将追究其法律责任。
2、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北国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北国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