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经济信心说丨就业是最大的民生 如何保障就业?
17日,中国2022年国民经济运行数据发布。经济总量超过120万亿、GDP增长3%、CPI全年上涨2%、超额完成全年就业目标……大势“稳中向好”,从数据里就可以感受到中国经济强大的韧劲和旺盛的活力。
2022年城镇新增就业1206万人,超额完成了1100万的预期目标。在受疫情反复冲击、中小企业经营困难增多、重点群体就业难度加大的情况下,这样的成绩得来不易。就业是民生之本、发展之基础,也是财富创造的源头活水。去年底,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三稳”,稳就业是经济工作中的一个核心目标。
今年,我国就业形势有望总体改善,但就业总量压力仍在,结构性矛盾仍然突出,仅高校毕业生就将再创新高,达到1158万。该如何保障就业?稳就业的着力点在何处?我们采访了四位经济专家,听听他们的解读。
上海财经大学校长刘元春
国务院参事室参事、国家统计局原总经济师姚景源
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总经济师陈文玲
中国政策科学研究会经济政策委员会副主任徐洪才
“包吃包住,工资在5000元左右,我也能安心过年了。”22岁的贵州毕节威宁县姑娘张菊,去年结束打工回到老家后一直为来年工作发愁。春节前通过县里开展的线下招聘会,她成功应聘广州一家电子工厂。
就业是畅通经济循环的重要支撑和关键环节。有就业才有收入,才有消费和投资,就业一直是国家和百姓关心的头等大事。




经历了风雨波折,在数字经济和新能源浪潮中,企业如何借势转型升级?敬请期待第三期“中国经济信心说”。
责编:王永
审核:徐晓敬
1、北国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未经北国网的书面许可,任何其他个人或组织均不得以任何形式将北国网的各项资源转载、复制、编辑或发布使用于其他任何场合;不得把其中任何形式的资讯散发给其他方,不可把这些信息在其他的服务器或文档中作镜像复制或保存;不得修改或再使用北国网的任何资源。若有意转载本站信息资料,必需取得北国网书面授权。否则将追究其法律责任。
2、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北国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北国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