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春走基层 | 当好新时代创新型产业工人
本报记者 刘家伟
1月25日8时30分,参加完班前会后,鞍钢股份有限公司冷轧厂三分厂热处理作业区连退机组设备点检员张哲戴好安全帽,背起点检包,开始了当天的设备巡检。
“点检员的职责就是对设备全生命周期进行管理,保障生产正常运行。”张哲穿行于主控室、主电室、连退生产线等设备运行区域。巡检中,他不放过任何可能出现故障的点位,有时借助手电筒观察后,还会拿出巡检仪再次进行测试。
“现场生产环境复杂,只有多观察、勤思考,才能精准发现问题,找到解决难题、改良设备的办法,对科学生产起到推动作用。”在张哲看来,新时代需要爱岗敬业的“老黄牛”,更需要在实践中不断提升自身技能的创新型产业工人。
为此,张哲始终以身边的“时代楷模”李超为榜样,扎根一线,钻研创新。
“这个叫连退圆盘剪,主要功能是对钢板进行剪边处理,但刚引进那会儿常因为剪印标定不准确造成设备损坏和跑边现象。”张哲指着眼前一台大型生产设备说,他和工友仔细琢磨,边试验边调试,终于找到了问题的症结,不仅恢复了圆盘剪功能,还取得了每吨钢材降低能源成本约50元的喜人成效。
勤于思考,勇于攻关,张哲在创新路上大步前行。解决联合机组出口二号活套掉张力跟踪不准问题,查找连退机组擦划伤和张力辊打滑原因破解生产瓶颈,解决测厚仪通信故障问题……如今,张哲已成为令工友钦佩的电气专家。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深入实施人才强国战略,坚持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我坚信高技能人才必将迎来更加广阔的职业舞台和发展空间。”张哲表示,新的一年,他将当好新时代创新型产业工人,在技术创新上再加把劲儿,全力将创新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为鞍钢高质量发展、为辽宁全面振兴新突破贡献力量。
责编:徐 硕
审核:徐晓敬
1、北国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未经北国网的书面许可,任何其他个人或组织均不得以任何形式将北国网的各项资源转载、复制、编辑或发布使用于其他任何场合;不得把其中任何形式的资讯散发给其他方,不可把这些信息在其他的服务器或文档中作镜像复制或保存;不得修改或再使用北国网的任何资源。若有意转载本站信息资料,必需取得北国网书面授权。否则将追究其法律责任。
2、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北国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北国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