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泸水市大练地街道锦绣社区第一书记和倩如——“让乡亲们都能过上好日子”
7年前,回到云南省怒江傈僳族自治州老家,成为一名扶贫干部;如今,身为泸水市大练地街道锦绣社区第一书记、工作队队长,全身心地帮助搬迁群众融入新生活,逐步富起来……“最美基层高校毕业生”“全国五一巾帼标兵”和倩如,将青春之花绽放在脱贫攻坚、乡村振兴一线。
“融入国家发展大局,人生才更有意义!”走出校园,和倩如参加了大学生村官招考,来到泸水市鲁掌镇浪坝寨村当村党支部书记助理。
“扎根基层,就要提高服务群众的能力,想方设法帮他们排忧解难,千方百计让他们过得更好。”为方便与村民沟通,和倩如学会了浪坝寨村的方言,驻村期间翻山越岭走访困难群众500余次,动员务工、宣讲政策1000余次。磨破脚、划伤腿、摔跟头,都是家常便饭。由于交通不便,村民到镇上办事一个来回就要半天。和倩如主动提出帮村民代跑代办,村委会成了“万能服务站”。
“用心用情帮扶,就会和村民成为一家人。”凭着踏踏实实的努力付出,和倩如成了乡亲们愿意信任和亲近的“小和”。
2020年,怒江的脱贫攻坚进入冲刺阶段,如何让易地搬迁群众搬得出、稳得住、能致富,成了工作难点。和倩如主动请缨,到锦绣社区搬迁安置点工作。
为让搬迁群众致富增收,和倩如鼓励青壮年外出务工,帮助留守妇女、老人在家门口就业。居民陆兰独自带着两个小孩,生活困难。和倩如帮她联系了社区棒球加工车间的工作。“缝一个棒球能赚2.5元,还不耽误照顾孩子。”陆兰感动地说。岗位多起来,腰包鼓起来。整个社区906户,去年人均收入接近1.6万元。
长期以来,浪坝寨村的乡亲们主要以种植水稻、玉米为生,2015年全村人均收入仅2000元左右。脱贫攻坚,关键在产业。大学生村官培训,让和倩如开拓了思路,她结合村庄特点和优势,瞄上了羊肚菌种植。尝试流转土地、研究种植技术、牵头成立合作社……和倩如早出晚归,带动46户农户种植羊肚菌,还培养了8名技术人员。除此之外,为了让浪坝寨好山货卖上好价钱,和倩如开始尝试直播带货。义务为乡亲们进行电商培训,累计培训超3000人次,带动越来越多村民加入网络直播。
7年基层实践,和倩如怀抱梦想又脚踏实地。“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当代中国青年生逢其时,施展才干的舞台无比广阔,实现梦想的前景无比光明。’我要继续努力,让乡亲们都能过上好日子,为家乡带来更多的改变,不负青春韶华。”和倩如说。
责编:杨 旭
审核:徐晓敬
1、北国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未经北国网的书面许可,任何其他个人或组织均不得以任何形式将北国网的各项资源转载、复制、编辑或发布使用于其他任何场合;不得把其中任何形式的资讯散发给其他方,不可把这些信息在其他的服务器或文档中作镜像复制或保存;不得修改或再使用北国网的任何资源。若有意转载本站信息资料,必需取得北国网书面授权。否则将追究其法律责任。
2、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北国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北国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