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光文:为实现科技自立自强贡献力量
本报记者 赵 静
2月22日上午,住辽全国政协委员、沈阳化工大学校长许光文早早来到办公室,打开电脑,修改提案。“科技自立自强根本是产业科技的自立自强,归根到底是技术、产品、装备的竞争,是创新人才的竞争。”全国两会召开在即,许光文打算在推进创新人才供给改革、更好服务科技自立自强方面提出建议。
对于人才培养,许光文有自己的理解。平日,他喜欢和研究生交流,了解大家的选题方向、研究进展,指导和鼓励青年学生“要大胆创新,小心求证”,“做实验之前一定要多思考,坚持问题导向、目标导向,在精不在多”。学生都喜欢和这位平易近人的“学长”交流,向他请教问题。
“我们要培养全创新链的高层次人才。”许光文认为,目前我国产业科技创新人才培养和储备相对不足,激励评价大多集中在学术性的短期成果上,而对产业战略性贡献的关注度不够,创新人才队伍的综合创新能力相对较弱,难以完全满足创新型国家建设需要。他建议充分利用不同高校与科研院所的特色优势,在大力培养拔尖创新人才的同时,进一步强化创新型工程人才、产业科技创新人才的培育,各类人才计划要向产业科技创新人才倾斜,形成良好导向。
科技是第一生产力,要真正为经济社会发展服务。这些年,许光文带领科研团队为辽宁菱镁特色产业转型发展倾尽心力。针对菱镁矿资源开发利用中的节能减排问题,许光文和他的团队积极研发新工艺,并致力于促进产业化应用,最终在海城成功建成世界上单套规模最大、节能30%以上的菱镁矿粉闪速轻烧装置,实现了环境效益与经济效益的双赢。
面对国家提出的“双碳”目标,许光文有着深入的思考。“大规模二氧化碳排放主要源于碳资源利用的各种化学反应,其中90%以上是有机碳、无机碳的热化学反应。”为此,许光文认为,推动热化学反应的技术创新与突破,是实现“双碳”目标的核心与关键。
“我们应进行有组织的科研,开展好战略性、前瞻性研究,促成更多从‘零’到‘一’的原始创新。”在广泛深入调研基础上,许光文建议,应聚焦广泛发生于各工业行业的“热化学反应”科技的创新与变革,创建国家工程热化学实验室,集聚全国相关学科和领域的优秀科研团队,开展关键核心技术攻关,推动新技术工程化应用,为实现国家碳中和目标作出关键贡献。
责编:杨 旭
审核:徐晓敬
1、北国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未经北国网的书面许可,任何其他个人或组织均不得以任何形式将北国网的各项资源转载、复制、编辑或发布使用于其他任何场合;不得把其中任何形式的资讯散发给其他方,不可把这些信息在其他的服务器或文档中作镜像复制或保存;不得修改或再使用北国网的任何资源。若有意转载本站信息资料,必需取得北国网书面授权。否则将追究其法律责任。
2、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北国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北国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