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评丨“小红包”带动“大消费” 提振消费在行动
公园里踏青赏花的人络绎不绝,餐饮堂食又开始排队叫号,周末场的电影院笑语欢声,更有一些地方的消费者在补贴刺激下把买车的4S店挤成了“菜市场”……在经济复苏的带动下,消费市场也一片春光明媚。

国家统计局最新公布的数据显示,今年前两个月全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77067亿元,同比增长3.5%。这扭转了2022年10月以来连续三个月下降的趋势,在上年同期较高基数基础上持续恢复。
商务部将今年确定为“消费提振年”,3月是“全国消费促进月”,近期多地消费券“上新”,给消费带来满满推动力。
“大额券600元面值”,北京市商务局面向每位在京消费者发放最多1600元的消费券,可购买55类绿色智能商品,还新增了大额消费券;“创新旅游”,浙江等地围绕这一主题推出一系列产品,将派发酒店五折卡等优惠礼包;“两亿元”,这是山东省今年上半年将发放的汽车消费券额度,个人消费者根据汽车消费价格,可获得2000元至7000元的消费补贴……
“订单量大概比平时增长了三倍多。最多的一天营业额可以做到4万多元,生意好了,我们信心更足了。”珠海一位餐饮店老板的信心,来自每天店里的忙碌场景。

消费券是“小红包”带动“大消费”,这轮全国各地发放的消费券涵盖范围广,从汽车、家电等耐用品“大件”,到餐饮、旅游、住宿等一次性消费,都有使用“消费红包”的机会。通过使用消费券,相关商家能真正受益、获得销量和人气,消费者则得到真正实惠。
各地发放的消费券在扩大当地居民消费、促进市场活跃程度、激活整个经济生态的正向循环等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但消费券远不是一发就完,让人们在网上一抢就好。更重要的是要听见回响,看到实效,不断总结怎么把消费券发到需要的人手里,及时花出去,这样的消费支点才会有意义。
消费券好不好不是由发券方说了算,而是看消费者是不是真的被拨动了心弦。在消费券的热潮中,也确实存在一些发放渠道狭窄、使用门槛高、核销场所还不够多等问题,还有人经常听说发券,却没见过用过。因此要扩大消费券的可及性,在发放完消费券之后,更要通过运用消费大数据等形式杜绝走过场的“套路券”,想方设法更加精准投放,这样才会让一个个电子红包切切实实转化为消费的红火。

消费券以精准补贴和打折的方式增加了人们买东西的欲望,不过花多少钱最终还取决于消费者的信心有多强。消费券能为提振消费锦上添花,而扩大内需的根源还要进一步推动稳岗就业,提高居民收入。大家兜里有钱才掏得出、舍得花。
近期随着市场供给不断优化,消费热点逐步拓展,升级类商品消费需求不断释放,接触型消费明显回暖,出行类相关服务消费恢复加快。这些变化反映出消费的条件在改善,消费的场景在创新,消费的信心在提振。
(文丨孔令龙)
责编:闫尚
审核:徐晓敬
1、北国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未经北国网的书面许可,任何其他个人或组织均不得以任何形式将北国网的各项资源转载、复制、编辑或发布使用于其他任何场合;不得把其中任何形式的资讯散发给其他方,不可把这些信息在其他的服务器或文档中作镜像复制或保存;不得修改或再使用北国网的任何资源。若有意转载本站信息资料,必需取得北国网书面授权。否则将追究其法律责任。
2、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北国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北国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