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线观察丨“一杯奶”如何助力乡村振兴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日益改善,蛋、奶、果、蔬等这些一直被我们称作“副食”的食物,逐渐成为百姓餐桌上的“主角”。2022年,我国牛奶产量已达到3932万吨,增长6.8%。那么,奶产业如何转型升级?“一杯奶”如何助力乡村振兴?来看记者在宁夏的一线观察。
数字牧场开启“云养牛”模式

每天一早,在宁夏石嘴山的这家智能化牧场里,“饲养员”——5G智能饲喂机准时开始工作,配料、拌料、投料,全程都是智能化操作,最大程度地保证了奶牛各项指标的稳定。

宁夏某牧场饲喂系统负责人 王新文:以往第一是工作量大,第二是工作要求不严谨,造成物料的添加不准确。所以用上这套智能设备以后,所有的物料添加都有数量控制,而且可以追溯。
在挤奶区,智能系统通过对奶牛的挤奶间隔时间、挤奶量的监测等,会自动识别奶牛的状态,进行挤奶区出入的自动放行。

宁夏某牧场负责人 马路:有这头牛就是系统识别已经挤过奶了,然后让它从这直行去吃料。
智能化打造奶业生产“加速度”

智能技术的运用,不仅降低了人力成本,还提高了生产效率。在宁夏吴忠的这家牛奶生产车间,从把鲜奶收集到奶仓,到生产出牛奶,生产全过程不见一滴奶。在这里,每天53条生产线高速运转,日处理鲜奶达到4700吨。全自动化生产线实现了牛奶生产的全程“加速度”。
不断延展产业链条 带动更多农户增收致富

不断延展的奶业产业链条,正在带动更多的养殖户增收致富。宋旭升是宁夏吴忠市这家奶牛养殖场的饲养部饲喂组长。十多年前,他家还住在宁夏固原毛套村,全家6口人靠着仅有的几亩地生活。

宁夏恒林牧业饲养部饲喂组长 宋旭升:好一点的话,一年收入个一亩田,收入个六七百元什么的,要是干旱的话,一年下来也就没啥收成。
而如今,宋旭升凭借在养殖场的工作,年收入达到六七万元,在城里不仅买了车,还买了房。

宁夏当地的牧场还通过托管奶牛养殖,帮扶生态移民、收购村民种植的青贮玉米,以养殖业带动种植业,并发展观光旅游,实现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等方式,为当地村民带来了更多的直接和间接收入。
责编:徐硕
审核:徐晓敬
1、北国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未经北国网的书面许可,任何其他个人或组织均不得以任何形式将北国网的各项资源转载、复制、编辑或发布使用于其他任何场合;不得把其中任何形式的资讯散发给其他方,不可把这些信息在其他的服务器或文档中作镜像复制或保存;不得修改或再使用北国网的任何资源。若有意转载本站信息资料,必需取得北国网书面授权。否则将追究其法律责任。
2、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北国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北国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