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腰豆
夜幕降临,寒风阵阵。一家人正围坐在火炉旁,看着炉子里的煤炭,烧得正旺。炉子上炖着的红腰豆在锅中不停翻滚,扑通扑通地冒着泡泡,散发出阵阵香气。
每年谷雨前后,人们像往常那样将红腰豆播种在地里,植物都喜欢土壤肥沃、阳光充足、空气湿润的生长环境,而红腰豆因其根茎长、枝短叶大的特点让它能够储存充足的养分,在土地贫瘠、干旱缺水的条件下也能独立生长。人们因红腰豆有落地生根的勇气,顺从环境的安之若素,不“攀枝”生长、“搭线”上路的独立自强,对它产生了独特的情感。
革命战争时期的陕甘宁边区,因为生产生活条件艰苦,为了让不识字的群众充分行使选举权,采用“豆选法”将一身赤色的红腰豆作为“选票”,一颗颗红腰豆代表了人民的心声,成为人民参与民主实践的见证。
上世纪70至80年代物资匮乏,没有多余的菜品,每当有客到访时,街坊邻居都会拿出红腰豆,作为招待客人的佳品。现在也有很多小商贩将红腰豆作为记账的工具,方便快捷地记录“锅边转”账目,同时也寓意着店铺生意兴隆、红红火火。
红腰豆富含多种维生素,性温可经常食用,它从粒粒完整到细碎如泥,都能一直保留着应有的状态和色泽。生活中,人们经常食用红腰豆粥、酸菜红腰豆汤,在满足味蕾的同时,更能补血正气,找回游离的“精神”,增添更多“怀真抱素,志行清白”的理想抱负。
我们应该像红腰豆一样,有扎根生长的毅力、保留本色的定力、全力以赴的活力。
小时候,看到它一身赤红,很是醒目,经常在没有家人陪伴的夜晚,偷偷揣上一把握在拳里,好似有了它就能“驱虫避害”、“化险为夷”,伴我睡得更香更实。
此时,回看锅里的红腰豆,早已“返璞归真”,但仍“本色不改”。它红得越发彻底,融得越发细腻,散发着独特的魅力……
责编:曹思洋
审核:徐晓敬
1、北国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未经北国网的书面许可,任何其他个人或组织均不得以任何形式将北国网的各项资源转载、复制、编辑或发布使用于其他任何场合;不得把其中任何形式的资讯散发给其他方,不可把这些信息在其他的服务器或文档中作镜像复制或保存;不得修改或再使用北国网的任何资源。若有意转载本站信息资料,必需取得北国网书面授权。否则将追究其法律责任。
2、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北国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北国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