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味中华】虫与叶的“邂逅” 台湾东方美人茶香两岸
中新社北京3月28日电 题:虫与叶的“邂逅” 台湾东方美人茶香两岸
作者 陈建新 路梅 杨程晨
在台湾新竹县峨眉乡,有一间由传统制茶厂改造而成的茶叶文化馆,每逢节假日,游客络绎不绝。馆内除设立东方美人茶品茗区外,还展出该茶的历史由来、生产流程、传统制茶工具等,广受游客好评。
台湾地处热带和亚热带,气候温和湿润,降雨充沛,多山地、丘陵,十分适宜茶树种植。作为台湾的特色茶之一,东方美人茶主要产自新竹、桃园、苗栗及新北等地;因对生长环境要求高,产量稀少,有“茶中珍品”之誉。

资料图为台湾制茶师左如玉(中)在福建漳平与当地茶园茶农交流。 左如玉 供图
东方美人茶,又名椪风茶。相传,早年有一客家茶农因茶叶受虫害侵食,不忍舍弃,采制后挑至台北售卖,没想到因风味独特而大受欢迎,回乡后提及此事,竟被指为“椪风”(客家方言为“夸张”之意)。据说该茶传至英国,伊丽莎白二世女王称赞茶叶冲泡后宛如绝色佳人起舞,成为“东方美人”名字由来的一种传说。真伪现今已无从考证,却增强了这一东方饮品的传奇色彩。
“东方美人茶得来不易。”台湾制茶师廖宸玮表示,产制质量上乘的东方美人茶,不仅需要独特的原料、细致的茶园管理,也要有精湛的制茶技术。
台湾制茶师左如玉家中四代钻研东方美人茶,她告诉中新社记者,东方美人茶属青茶系,即乌龙茶。在茶种选择上,以“青心大冇”这一品种为佳,种茶地需在湿气重、气候温暖及背风处。采茶前一段时间,需让茶园留有杂草,为小绿叶蝉前来吸食培育良好生态环境。
这种又名小浮尘子的昆虫,正是东方美人茶的奥妙所在。
左如玉解释,叶片被小绿叶蝉吸食汁液后会产生伤口,出于求生本能,叶子分泌出植物精油,使伤口能够快速愈合。这种精油所产生的气味,即是东方美人茶的蜂蜜香和果香。
每年端午节前后,是采制东方美人茶的好时节。为保证茶叶鲜嫩,采茶工人严格按照“一芽一叶”或“一芽两叶”的标准采摘,且只采被小绿叶蝉吸食过的叶子。
东方美人茶的制作也有一些特别之处。左如玉告诉记者,例如在浪菁环节,需巧妙把握好力道,谨防破坏叶脉而影响走水功能,导致茶叶苦涩。
戏称自己是“半路出家”的廖宸玮曾从事医疗相关行业,如今在南投经营茶园。他说,此前机缘巧合下跟着朋友学习制茶,渐渐发现茶行业十分有趣,蕴藏着大量丰富的知识。
对于深谙茶艺的爱茶之人来说,冲泡东方美人茶同样大有讲究。若用标准盖碗,置茶量约7-8克,水温在90-100℃间最佳。将水注入后,15-20秒出汤,倒至公道杯中,3-5分钟后开始分茶。如此泡出的东方美人茶,茶汤色泽金黄透亮,齿颊留香。
为发展地方产业,台湾不少产茶区连年举办茶叶评鉴活动,吸引茶农不断精进种茶、制茶技艺。有媒体报道,东方美人茶的比赛茶在拍卖中曾创下百万新台币“天价”,名声大噪。伴随台湾观光休闲产业的兴起,一些传统制茶厂还被改造为茶叶文化馆、茶叶文物馆等,吸引民众前往。
20世纪90年代以来,不少台湾茶农将目光投向大陆市场,把东方美人茶引进福建大田等地,现今享誉在外的“大田美人茶”即来源于此。往来两岸十余年的左如玉,近年也在福建厦门成立茶业公司,一批痴迷制茶技艺与文化的两岸年轻人向其“拜师学艺”。
“茶是拉近人与人之间距离的很好的媒介,我们的茶文化绵延千年,未曾断绝,希望能将其传承下去。”左如玉说。(完)
责编:窦志坚
审核:徐晓敬
1、北国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未经北国网的书面许可,任何其他个人或组织均不得以任何形式将北国网的各项资源转载、复制、编辑或发布使用于其他任何场合;不得把其中任何形式的资讯散发给其他方,不可把这些信息在其他的服务器或文档中作镜像复制或保存;不得修改或再使用北国网的任何资源。若有意转载本站信息资料,必需取得北国网书面授权。否则将追究其法律责任。
2、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北国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北国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