筑强“双引擎” 勠力新突破
筑强“双引擎” 勠力新突破
——“实施全面振兴新突破三年行动”主题系列新闻发布会
本报记者 金晓玲 吕 丽
实施全面振兴新突破三年行动,实现全省发展目标,需要各地区各部门各单位的合力支撑。沈阳市、大连市发挥“跳高队”作用,在全面振兴新突破三年行动中当先锋、打头阵,全面提升发展能级,努力率先实现新突破。
3月31日,省政府新闻办召开“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实施全面振兴新突破三年行动”主题系列(第十二场)新闻发布会。沈阳市政府秘书长、市政府新闻发言人曲向军,大连市政府副市长、市政府秘书长、市政府新闻发言人李大民介绍为确保三年行动首战告捷,今年沈阳市、大连市努力打造沈大“双引擎”,在推动经济增长上实现新突破、推进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重点任务和具体举措,并回答记者提问。
沈阳:锚定“12+1”赛道全速进发
按照全省三年行动方案确定的十个方面任务,沈阳市进一步细化明确“12+1”方面具体任务,力争到2025年,全市经济总量突破1万亿元、一般公共预算收入突破1000亿元、人口规模突破1000万,努力在打好打赢新时代“辽沈战役”中挑大梁担大任、当先锋作表率。
找准突破口,奋进新赛道。沈阳市加强项目建设,努力在提升城市发展能级上实现新突破。今年谋划实施重点项目3500个,开复工重点项目2500个以上;确保新签约、新落地亿元以上项目分别突破2000个、1000个;大力提振消费、释放活力,建设区域性国际消费中心城市;撬动社会资本扩大投资,激发民间投资活力。
着力优化营商环境,在全面深化改革促进培育壮大市场主体上实现新突破,实施营商环境6.0版改革,开展“领导干部进企业、服务振兴新突破”专项行动,全市1万多名党员干部已与2万多户企业精准对接。
加快产业结构调整,在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上实现新突破,培育打造一批百亿企业、千亿产业、万亿集群,实施产业链提升、服务型制造发展、头部企业园区建设、制造业“数字赋能”和数字经济发展等工程。
强化科技教育人才支撑,在引育壮大新动能上实现新突破,推进实施科技型企业梯度培育、科技成果转化畅通工程,全年市级及以上创新平台达到1500家,科技型企业突破2万家,科技成果本地转化率超过50%。
促进区域协同发展,在引领沈阳现代化都市圈建设上实现新突破,项目化、清单化实施规划共绘引领、交通共联畅通、产业共链协作等七大工程,推进各项合作框架协议落地见效。
完善通道平台,在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上实现新突破,全面拓展“空陆海网”开放通道,积极融入东北海陆大通道建设;强力推进自贸区制度创新,培育综保区“保税+”服务业态;深化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及RCEP国家合作,支持中德装备园扩容提质。
推进城乡融合发展,在高品质城乡建设上实现新突破,打造现代化生态化国际化大都市,实施城市更新“五大行动”等。
提高市域治理能力,在统筹发展和安全上实现新突破,深入践行“两邻”理念,开展“党派我来的”温暖行动,坚决遏制重特大安全事故发生。
推动绿色低碳发展,在生态文明建设上实现新突破,实施“碳达峰十大工程”,构建清洁低碳安全高效的现代能源体系,建设“无废城市”,厚植生态蓝绿本底。
优化法治环境、信用环境,在打造法治沈阳上实现新突破,实施建设更高水平的法治沈阳专项行动,推动制定数字经济促进条例等地方性法规,打造“诚信沈阳”。
实施“文化+”工程,在建设文化强市上实现新突破,争创全国文明典范城市,实施“百馆之城”行动,推进重点片区街区改造提升,打造6条核心产业链。
保障和改善民生,在增进民生福祉上实现新突破,认真办好民生实事,实施“舒心就业”“幸福教育”“健康沈阳”“品质养老”等工程,今年城镇新增就业12.5万人。
同时,着力推动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在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上实现新突破,实施新一轮粮食产能提升行动,打造食品工业大市,实施县域开发区赶超计划。
一分部署、九分落实。针对“12+1”方面重点任务,沈阳市成立13个专项推进组,以超常规举措和“拼抢争实”的作风狠抓落实。市四大班子成员带头包保推进20项重大事项、17项重大改革、100项重大项目;全市各地区、各部门把责任细化到具体处室、科室和岗位,把任务深化到季度、月度,每项任务都项目化、清单化、工程化推进,做到千斤重担万人挑、人人肩上有指标;赛马竞进抓落实,“12+1”赛道按月通报、排名,晒成绩、赛贡献;激先敦后抓落实,单月到落后区县开督导会,双月到先进区县开观摩会,推动形成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的工作格局,确保干一件、成一件,奋力夺取三年行动首战告捷。
大连:清单化项目化工程化狠抓落实
大连市将《辽宁全面振兴新突破三年行动方案》与已出台的大连“三年过万亿”行动方案、新时代东北振兴“跳高队”方案有机融合、一体推进,清单化项目化工程化狠抓落实。
落实建设高质量辽宁沿海经济带部署要求,着力发挥好“一核引领”作用。
启动海洋强市建设三年行动,今年全市海洋经济总产值力争达到4200亿元。新增国家级海洋牧场示范区2万亩,推动通海型养殖工船、文旅与渔业融合示范项目建设。培育预制菜产业头部企业100家,全力建设“中国海鲜预制菜之都”。推进海洋生物制品、海洋生物药物和功能保健品等研发和成果转化。
推动沿海六市确定“六项协同机制”。引领产业、功能、交通、环境、新基建等紧密衔接。做强做大海洋经济、临港经济,实现优势互补、整体增效。加快英歌石科学城和辽宁滨海实验室、辽宁黄海实验室建设,推进科技创新前瞻布局和资源共享。深化大连、营口自贸片区联动,推动沿海港口一体化发展。探索构建辽宁沿海经济带基本公共服务平台,共同营造良好就业创业环境。建立统一规范的制度体系,提高政策制定统一性、规则一致性和执行协同性。
落实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部署要求,着力培育壮大优势产业集群。
加快制造业转型升级。今年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数量力争达到2230家,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7.5%。加快推进大船易地开发改造,建设太平湾数字化智能造船基地。推进精细化工高质量发展,推进恒力260万吨/年聚酯、160万吨/年高性能树脂等重大项目。推动大石化易地升级改造,支持洁净能源、新材料、生命安全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打造先进储能装备研制基地。
强力推动数字经济发展。全面推进5G基站、人工智能计算中心等建设,创建中国软件名城。推进SK海力士、优迅科技光电子器件等项目,超前布局新一代人工智能、元宇宙等未来产业。今年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达到9.5%。
提升现代服务业发展质效。出台支持总部经济发展政策,推动平台经济、楼宇经济、会展经济发展。促进文化创意、旅游休闲、生态康养等产业个性化、高端化发展,打造一批特色鲜明的文旅功能区。
加快都市现代农业发展。实施《大连市种业振兴行动方案》,推进省级以上现代农业产业园、农业现代化示范区建设,培育壮大农业产业化联合体和农业龙头企业15家以上。
落实打造对外开放新前沿部署要求,着力推进高水平开放合作。
打造新时代对外开放新前沿。高质量开展“一带一路”经贸合作,更大力度吸引和利用外资,争取实际利用外资总额居东北首位。培育壮大冷链物流分拨仓储、汽车平行进口等平台,加快推进国家进口贸易促进创新示范区、服务贸易创新发展试点建设。拓展RCEP(大连)国际商务区功能,吸引RCEP 成员机构、企业进驻和区域总部聚集,打造东北地区企业对接RCEP示范窗口。
提升“三个中心”能级。提升东北亚国际航运中心地位,今年新开2条集装箱航线,集装箱吞吐量达到500万标箱。推进国际航运中心大厦建设,打造航运服务聚集区。提升东北亚国际物流中心功能,畅通东北海陆大通道,建设港口型国家物流枢纽。提升区域性金融中心辐射力,支持大商所加快研发上市再生钢铁原料、集装箱运力等期货品种。
构建高层次对外开放平台。打造自贸试验区“升级版”,围绕贸易投资便利化、“放管服”改革等形成一批制度创新成果。推进太平湾等自贸协同发展区建设,加快中日(大连)地方发展合作示范区建设。突出园区在振兴发展新突破中的主阵地、主战场作用,充分释放16个重点园区活力,加快建设金普新区、长兴岛、高新区“三区”,深度谋划太平湾、金州湾、大连湾“三湾”,做实做强新增长极。
责编:姚晟琦
审核:徐晓敬
1、北国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未经北国网的书面许可,任何其他个人或组织均不得以任何形式将北国网的各项资源转载、复制、编辑或发布使用于其他任何场合;不得把其中任何形式的资讯散发给其他方,不可把这些信息在其他的服务器或文档中作镜像复制或保存;不得修改或再使用北国网的任何资源。若有意转载本站信息资料,必需取得北国网书面授权。否则将追究其法律责任。
2、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北国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北国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