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索生态价值转化为经济价值
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守住发展和生态两条底线,越来越成为各地生态文明建设的共识。
我国大部分欠发达地区生态资源富集,发展愿望强烈,但有些地区由于基础配套设施相对落后,资金、技术、人才等生态要素规模小且质量不高,以及“双碳”目标下更加严峻的资源环境约束等多种条件限制,绿色产业增长乏力,规模集聚效应难以形成,导致经济增长与生态保护之间的矛盾张力逐渐增加。当前,需要加快探索和创新生态价值向经济价值转化的新赛道。
顺势而为,大力推动资源优势转化为产业优势。充分挖掘欠发达地区丰富的生态、旅游、特色农业和可再生能源等自然资源优势,出台各种优惠政策,引进相关企业或扶持本地龙头企业发展一批具有本地特色的绿色产业,全面推进生态产业化。
发挥绿色优势,以生态资源转化工程为牵引,大力培育一批技术含量高、特色优势明显、可替代性小的生态产业。例如,河北张家口市发挥本地丰富的风能和太阳能优势,形成了一批风电、光伏、氢能等可再生能源产业。提前谋划布局、积极引进对生态环境要求高,又不受市场区位条件限制的高新技术产业,比如大数据产业、环保科技产业、生物技术产业等。促进产业融合发展,积极整合欠发达地区内部资源,打通产业链各个环节,形成协同效应。积极创新和丰富类似“林下贷”“林权抵押贷”等多种形式的绿色金融产品;积极对接碳排放权交易平台,多层次多领域构建森林、农业、草原、水域等生态资源碳汇市场,加快推进生态资源向生态资本转化,形成生态经济价值。
借势而上,不断将生态产业优势升级为品牌优势。品牌能够为优质生态产品价值的实现带来乘数效应。浙江丽水市的“丽水山耕”模式和福建省南平市的“武夷山水”模式就是提升品牌溢价的典型样板。
树立品牌化意识,积极引导生态产业向规模化、标准化和品牌化方向发展。以优质农产品为突破口,统一质量标准、统一检验检测、统一营销运作,集中力量先行推出区域公用品牌。积极与知名企业进行技术合作和品牌合作,共同推广和建设品牌,提升品牌效应。加强宣传推广,同时积极参与国内外的展览和论坛等活动,扩大知名度和影响力。
乘势而兴,迭代升级生态产品创造新需求。一方面,加强科技创新,积极研发创新不同功能、不同层次的生态产品,满足消费者的多样化需求。例如,利用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等现代信息技术改造传统生态产业,不断增加生态产品的现代感等。另一方面,不断提供更新颖、更高效的创新服务,满足消费者的不同体验感。通过各类互联网平台提供更加个性化、多样化的服务,努力提高生态产业服务价值。
(本文来源:经济日报 作者系中国科学院科技战略咨询研究院副研究员赵西君)
责编:姚晟琦
审核:徐晓敬
1、北国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未经北国网的书面许可,任何其他个人或组织均不得以任何形式将北国网的各项资源转载、复制、编辑或发布使用于其他任何场合;不得把其中任何形式的资讯散发给其他方,不可把这些信息在其他的服务器或文档中作镜像复制或保存;不得修改或再使用北国网的任何资源。若有意转载本站信息资料,必需取得北国网书面授权。否则将追究其法律责任。
2、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北国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北国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