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足“绣花”功夫 精雕文明城市
鞍山把文明城市创建过程作为服务人民群众、赢得民心的过程——
下足“绣花”功夫 精雕文明城市
本报记者 黄 岩
傍晚时分,阳光和煦。70多岁的马大爷走出家门,离家不远的晏然园翻建后焕然一新,这个位于鞍山市经开区新钢广场西南角的口袋公园,是附近居民饭后散步聊天的第一选择。这样的口袋公园,经开区已建成35个,鞍山全市共建成361个。“城市管理应该像绣花一样精细”,鞍山市近年来在路况改造、绿化提档、垃圾分类、口袋公园修建等方面持续用力,将细致管理的触角延伸到城市每个角落。
“绣花”二字,意味深长。小街小巷是城市的“里子”,与群众的出行、生活息息相关。鞍山市创立“路长”责任制,288名“路长”、365名巡查员一起开展工作,通过每日巡查及时发现问题。在网格内,从建筑物外立面、人行道、各类窨井、绿化带,甚至桥涵、线杆、路灯等公用设施,均有“专属编号”,实现代码管理,新建、维修情况随时更新。
文明城市创建作为一项实实在在的民生工程,综合性强、覆盖面广、参与度高、影响力大,且创建周期长、创建难度大。鞍山市城市精细化管理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负责人表示,越是如此,越要精准施策、精准发力、精细“绣花”。
眼下,一场“2023春季集中攻坚行动”正在鞍山全市城区范围内进行,从环境卫生、市容市貌、园林绿化、河湖形象面貌、公路养护管理、交通秩序治理、“门前三包”整治七方面细节入手,在清理居民小区卫生死角、疏浚管道等小处用力,加强城市人居环境治理,完善公共服务设施建设,让城市时时干净整洁,处处方便和谐,于“飞针走线”中建设更高质量更高标准的文明城市。行动开展一个月以来,累计发现群众关心、社会关注的各类城市环境问题3066个,同步整改率达到75%。
城市属于每个市民,创建文明城市不是政府的“独角戏”,而是全体市民的“大合唱”。近年来,鞍山市把文明城市创建过程作为服务人民群众、赢得民心的过程;坚持文明城市建设精细化、常态化,使文明新风润物无声,截至目前,鞍山市注册志愿者超过50万人,注册志愿服务团队5000余支,市民不但是文明城市创建的受益者,更是参与者,实现了从“要我创建”到“我要创建”的转变。
责编:李莹
审核:徐晓敬
1、北国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未经北国网的书面许可,任何其他个人或组织均不得以任何形式将北国网的各项资源转载、复制、编辑或发布使用于其他任何场合;不得把其中任何形式的资讯散发给其他方,不可把这些信息在其他的服务器或文档中作镜像复制或保存;不得修改或再使用北国网的任何资源。若有意转载本站信息资料,必需取得北国网书面授权。否则将追究其法律责任。
2、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北国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北国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
- 全省民营企业服务月招聘会火热开启
- 为法治辽宁建设提供人才支撑和智力支持
- 十五项“硬措施”营造发展好环境
- 全省推动民族自治县高质量发展三年行动工作会议召开
- 我省出台实施意见 支持鼓励优秀退役军人优先到中小学任教
- 沈阳大连召开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工作会议
- 省委有关部委召开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工作会议
- 省委有关部委召开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工作会议
- 省直机关工委省国资委分别召开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工作会议
- 习近平总书记《论党的自我革命》等主题教育学习材料出版发行
- 140名部级领导干部在京参加义务植树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