激活大数据“富矿”,让规划更智慧
原标题:国土空间规划领域应用时空大数据首个行业标准出台(引题)
激活大数据“富矿”,让规划更智慧(主题)
工人日报—中工网记者 杨召奎
阅读提示
近日,自然资源部发布实施行业标准《国土空间规划城市时空大数据应用基本规定》,这是国土空间规划领域应用时空大数据的首个行业标准。该行业标准的出台,是自然资源部推进国土空间治理数字化转型的具体举措和应用大数据辅助决策治理的积极尝试,也是逐步夯实国土空间规划动态监测评估预警技术支撑的现实需要。
近日,自然资源部发布实施行业标准《国土空间规划城市时空大数据应用基本规定》(以下简称《规定》)。《规定》适用于城市层次国土空间规划时空大数据应用,其他层次国土空间规划工作也可参考执行。《规定》是国土空间规划领域应用时空大数据的首个行业标准,有利于激活大数据“富矿”,让规划更智慧。
《规定》主要包括5方面内容:一是确立了国土空间规划城市时空大数据应用的总体框架,包括数据资源层、数据采集处理与质量控制层、典型应用场景、业务服务层。二是数据资源层,规定了自然资源数据集、城市运行基础数据集和城市运行流数据集3大类数据资源。三是数据采集处理与质量控制层,规定了对各类时空大数据的采集要求、处理与质量控制要求、融合要求等。四是典型应用场景,详细规定了城市安全底线、人口结构、职住平衡、15分钟社区生活圈、区域联系等5个典型场景中重要指标的算法模型。五是业务服务层,对验证校核,依法保护个人隐私和商业秘密,公益性支持国家层面决策应用等作出了规定。
以数字化推动国土空间治理模式变革
“近年来,大家都越来越明显地感受到,数字化是时代发展的必然趋势,是未来社会高质量发展的核心驱动力,也是推动治理方式变革的重要手段。各行各业都应争先拥抱这一趋势,尽早推进数字化转型。”自然资源部空间规划局有关负责人说。
《全国国土空间规划纲要(2021—2035年)》将“建设数字国土”确立为战略目标。近年来,自然资源部在推动“多规合一”改革落地过程中,大力推进“可感知、能学习、善治理、自适应”智慧规划建设,其中,数字管理系统、数据治理、数字生态都是工作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
继2021年3月发布国家标准《国土空间规划“一张图”实施监督信息系统技术规范》,指导全国依托国土空间基础信息平台,建成统一的数字化规划管理系统后,自然资源部开始在数据治理环节发力,就国土空间规划中的时空大数据应用标准作出统一规定,标志着智慧规划建设从“硬件端”开始走向“应用端”。
引导规划行业更加关注大数据
近段时间,ChatGPT火“出圈”。自然资源部空间规划局有关负责人表示:“我们从中更加深切地看到,大数据治理可能才是智慧社会构建的核心和关键。只有让数据间发生逻辑联系、产生化学反应,才能实现由‘数据大’向‘大数据’的转变,生长出智慧。”
近年来,我国高度重视大数据战略,并部署全面实施促进大数据发展行动。
“我部发布这个标准,只是着眼于规划领域应用,在大数据治理方面迈出了一小步,规定的内容还比较基础,但这里面传递出一个工作方向问题,希望能以这个标准为开端,引导规划行业更加关注大数据、更多应用大数据、更主动地研究大数据,以业务链引领凝结创新链、产业链、资金链和人才链,集中各方面优势资源,形成突破规划领域大数据核心技术的强大研发合力,逐步提高用数据说话、用数据决策、用数据管理和用数据创新的能力,助力决策科学化、治理精细化、服务高效化。”该负责人说。
支撑国土空间规划动态监测评估预警
建立健全国土空间规划动态监测预警评估预警机制,是《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建立国土空间规划体系并监督实施的若干意见》《全国国土空间规划纲要(2021—2035年)》等明确的重点任务。
自然资源部空间规划局有关负责人表示,要落实这一任务,补上传统监管方式的短板,实现“动态”,必须依靠科技,而核心还在数据:一方面要求支撑监测的数据尽量全、更新频率尽量高;另一方面还要求多源数据之间能发生联系、交互计算。
然而,收集哪些数据?什么样的数据是合格的数据?数据之间以什么算法计算?这些都是需要事先解决的问题。如果这些方面没有统一标准规定,就无法使海量的数据融合到一起。
记者了解到,实践中,基础调查、遥感影像、手机信令、地图导航、审批管理等时空大数据已越来越广泛地应用到国土空间规划编制、监测、评估等工作中,也形成了一些各具特色的算法模型、智能工具和数据集等。但是,由于数据格式、算法等不统一,经常会碰到“不同类型的数据,甚至同一类型但不同厂商的数据难以交互计算”“同样的数据,不同单位计算得出的结论不一样”等问题。
“因此,只有统一时空大数据应用标准,才能更加充分地发挥各个方面技术优势,把更多的数据融合汇聚到一起,更加客观精准地刻画人们对国土空间的需求,更加科学有依据地预判趋势,有效支撑国土空间规划动态监测评估预警,促进国土空间治理的精细化、差异化和智慧化。”该负责人说。
责编:李莹
审核:徐晓敬
1、北国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未经北国网的书面许可,任何其他个人或组织均不得以任何形式将北国网的各项资源转载、复制、编辑或发布使用于其他任何场合;不得把其中任何形式的资讯散发给其他方,不可把这些信息在其他的服务器或文档中作镜像复制或保存;不得修改或再使用北国网的任何资源。若有意转载本站信息资料,必需取得北国网书面授权。否则将追究其法律责任。
2、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北国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北国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
- 新时代新征程新伟业·习近平总书记关切事丨奋力耕耘正当时——农业强国建设一线的四个故事
- 【每日一习话】中国式现代化既造福中国人民、又促进世界共同发展
- 《习近平关于“三农”工作的重要论述学习读本》出版发行
- 全省民营企业服务月招聘会火热开启
- 为法治辽宁建设提供人才支撑和智力支持
- 十五项“硬措施”营造发展好环境
- 全省推动民族自治县高质量发展三年行动工作会议召开
- 我省出台实施意见 支持鼓励优秀退役军人优先到中小学任教
- 沈阳大连召开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工作会议
- 省委有关部委召开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工作会议
- 省委有关部委召开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工作会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