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宝画重点丨来看看这个以“玉”闻名的遗址公园
4月18日是国际古迹遗址日
第四批国家考古遗址公园颁牌仪式
在武汉举行
凌家滩国家考古遗址公园
位列其中

凌家滩国家考古遗址公园全景图(2023年3月27日 徐旻昊摄)
这处距今约5800年到5300年前的
新石器时代晚期中心聚落遗址
30多年前一经发现便受到关注
凌家滩文化与红山文化、良渚文化
并称为“中国史前三大玉文化”
这里出土的玉器
以“数量多、技艺高、制作精”闻名中外
还记得2022年北京冬奥会奖牌“同心”吗?

由圆环加圆心构成的牌体
设计灵感正是来源于凌家滩出土的玉双连璧
凌家滩遗址目前已出土1000多件玉器
活灵活现的玉龙、展翅飞天的玉鹰
反映出罕见的工艺水平

玉龙呈首尾相衔的环状
龙首吻部突出,头顶伸出两角

玉鹰张开双臂似乎正在直奔长空
最特别的是双翅末端为猪首形
考古专家们推本溯源
2020年至2022年凌家滩遗址考古发掘
取得重大突破
发现高等级祭祀礼仪遗存
成套高规格石钺和大量玉石器等

钺为古代兵器,多用于仪仗
祭祀坑出土石器以钺占绝对多数
多为宽扁形、大孔、三边刃
还有少量的双孔石钺

璜指半壁形的玉
此次出土玉器多为残碎小型饰品
且多已白化
然而其中竟发现了
外径23.6厘米的玉璜

这件造型奇特、工艺精湛的龙首形玉器
为中国史前考古中发现的唯一一件
龙首形玉器等特殊玉器的出土
对研究中国史前用玉制度
及对该历史时期礼制的影响
具有重大意义
凌家滩遗址被纳入国家文物局
“考古中国:长江下游区域文明模式研究”
重大课题
和“中华文明探源研究”课题
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
中国考古学会理事长王巍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
凌家滩在5500年前左右达到鼎盛时期
应该说是中华5000多年文明史的重要实证
濡须河畔,玉光璀璨
一代代考古工作者
以一刷一铲
拨开历史迷雾
追寻辉煌灿烂的文明之光
2017年4月以来
凌家滩遗址
已接待游客60多万人次
随着第四批国家考古遗址公园颁牌
这里将会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
更好展现“活”起来的悠长历史
积淀出越来越深厚的文化自信

策划:齐慧杰
监制:胡国香
记者:刘美子 王文源
海报:邱星翔
责编:李莹
审核:徐晓敬
1、北国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未经北国网的书面许可,任何其他个人或组织均不得以任何形式将北国网的各项资源转载、复制、编辑或发布使用于其他任何场合;不得把其中任何形式的资讯散发给其他方,不可把这些信息在其他的服务器或文档中作镜像复制或保存;不得修改或再使用北国网的任何资源。若有意转载本站信息资料,必需取得北国网书面授权。否则将追究其法律责任。
2、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北国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北国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