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评:从中财委会议到国常会,中国经济的四个“更加清晰”
从中财委会议到国常会,中国经济的四个“更加清晰”
资料图:宁波港口一景。沈颖俊 摄
作者丨俞岚
“五一”假期的前一天,中央政治局刚刚召开会议,分析研究当前经济形势和经济工作。5月5日,小长假后的第二个工作日,两场聚焦经济工作的重要会议又在同日召开。
二十届中央财经委员会第一次会议和5月首场国务院常务会议的新闻通稿,释放出诸多明确的重要信号,其中产业政策着墨颇多。
中国经济今年开局企稳回升、复苏有力,这种优于预期的表现不仅体现在一季度的统计数据中,还直观展示在“五一”假期的人潮汹涌,以及各种“人间烟火”名场面的回归。
如何将良好开局的“形”,转化长期向好的“势”,从同日召开的中财委会议和国常会,可以观察到中国经济发展四个更加清晰的信号。
首先,关系定位更加清晰。
经济建设是党的中心工作,能不能引领好世界第二大经济体,能不能保持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从根本上讲取决于党的领导核心作用。
今年3月,新一届国务院第一次全体会议指出,本届政府的工作就是要把党中央的决策部署贯彻好、落实好,要当好执行者、行动派、实干家。
5日召开的中财委会议强调了经济建设的中心地位和党对经济工作的领导作用。会议聚焦两大关键词,一是产业,二是人口。两者都是事关全局、影响长远的重大战略议题。
针对产业政策,中财委会议强调,加快建设以实体经济为支撑的现代化产业体系。那么当前发展实体经济的重点是什么?毋容置疑,当属先进制造业。同日召开的国常会审议通过关于加快发展先进制造业集群的意见,对推动产业迈向中高端、提升产业链供应链韧性和安全水平作出具体部署。
同日举行的这两场会议,一重谋划部署,一重贯彻执行,中国经济治理的决策系统分工更加明晰,协同更加高效。
其次,发展方向更加清晰。
中财委会议和国常会都提到要加快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这是关系中国在未来发展和国际竞争中赢得战略主动的宏大工程。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逐步建立起行业齐全、配套完善的产业体系。进入新时代,面对新形势,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了现代化产业体系的概念和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的任务。
现代化产业体系的内涵是什么?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的目标有哪些?中财委会议提出,要推进产业智能化、绿色化、融合化,建设具有完整性、先进性、安全性的现代化产业体系。贯彻层面,国常会提出要统筹推进传统产业改造升级和新兴产业培育壮大,促进技术创新和转化应用,推动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转型,壮大优质企业群体,加快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
产业体系是经济体系的重要组成,现代化产业体系是现代化强国的重要支撑。面对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决策层已勾勒出中国产业体系现代化升级的清晰目标。
资料图。李和平 摄
第三,主要路径更加清晰。
开局之年,把舵定向是成事之基,路径导航是成功之要。
针对现代化产业体系的建构,中财委会议提出了“五个坚持”和与之相应的“五个误区”,即坚持以实体经济为重,防止脱实向虚;坚持稳中求进、循序渐进,不能贪大求洋;坚持三次产业融合发展,避免割裂对立;坚持推动传统产业转型升级,不能当成“低端产业”简单退出;坚持开放合作,不能闭门造车。
落实到发展先进制造业集群,国常会提出,坚持全国一盘棋,引导各地发挥比较优势,在专业化、差异化、特色化上下功夫,做到有所为、有所不为。
从“五个坚持”和“五个误区”,到“有所为、有所不为”,这都是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的重要原则和方法论,既有的放矢,具有强烈的现实针对性,亦着眼全局,为应对未来的风险挑战做好准备。
第四,战略支撑更加清晰。
有方向的擘画,有方法的校准,还要有方针的支持。从同日召开的两场会议上,还可观察未来中国产业政策体系的四梁八柱与施工指南。
中财委会议提出要完善新发展阶段的产业政策,把维护产业安全作为重中之重,强化战略性领域顶层设计,增强产业政策协同性;要加强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和战略性资源支撑,从制度上落实企业科技创新主体地位;要更加重视藏粮于技,突破耕地等自然条件对农业生产的限制;要用好超大规模市场优势,把扩大内需战略和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有机结合起来,加强产业链供应链开放合作;要大力建设世界一流企业,倍加珍惜爱护优秀企业家,大力培养大国工匠。在体制机制层面,国常会提出,要坚持有效市场和有为政府更好结合,着力营造产业发展的良好生态。
维护产业安全、推动科技创新、重视藏粮于技、加强产业链供应链开放合作、建设世界一流企业,这些都是统筹国情与世情、发展与安全、优势与短板、当下与长远的现代化产业体系的战略安排。处理好政府与市场的关系,让“两只手”相得益彰、协同共进,则是保障产业政策高效落地的必然要求。(中新网微信公众号)
责编:曹思洋
审核:徐晓敬
1、北国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未经北国网的书面许可,任何其他个人或组织均不得以任何形式将北国网的各项资源转载、复制、编辑或发布使用于其他任何场合;不得把其中任何形式的资讯散发给其他方,不可把这些信息在其他的服务器或文档中作镜像复制或保存;不得修改或再使用北国网的任何资源。若有意转载本站信息资料,必需取得北国网书面授权。否则将追究其法律责任。
2、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北国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北国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