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6天,沙地变水田
本报记者 田 甜
推动“通水闸”,清冽的河水倾泻而出,对于忙碌了136天的彰武柳河生态综合治理工程水田湿地(二期)项目总监理工程师韩亚飞来说,这一刻才算真正的“春暖花开”。
5月6日,立夏。水田湿地(二期)项目实现全线通水。通水仪式现场,工作人员、施工人员和附近的村民纷纷将手机镜头对准出水口,等待河水流出。
通水的瞬间,韩亚飞激动不已:“开工以来,施工团队经历严寒、大风、沙暴天气等不利因素,确保工程顺利推进,终于赶在春耕之前实现通水。”
2019年,面对柳河流域沿岸水土流失、风沙侵蚀严重,土地出现不同程度沙化、碱化、退化和植被覆盖率低的状况,阜新市与辽宁省水资源管理集团合作,启动总投资30亿元的彰武柳河生态综合治理工程。水田湿地项目正是其中的关键一环,项目引入闹德海水库富余水资源,计划将6万亩旱田分5期改造为水田湿地,实现夏秋季水面覆盖、春冬季留茬固沙,有效改善耕地沙化问题。水田湿地(一期)工程已于2021年竣工。
为保证工程如期完成,项目团队争分夺秒。水田湿地(二期)项目于2022年12月15日开工,历时136天,改造水田6384亩、铺设输水管道13.15公里、地下管道最深达7.5米……冬季作业,工期紧、难度大,回忆施工历程,辽宁水资源生态开发(彰武)有限责任公司董事长单新宇感慨万千,“工程最紧张的时候,每天有500余名工人共同作业。为了保障今年的春耕生产,大家都铆足了干劲”。
管线在铺设过程中,要穿越大冷镇域内的一条河流。河底施工,是一块难啃的“硬骨头”。“光是将河水抽干,就使用了100台大型水泵连续运转28天,水抽干后才能在河底挖沟铺设管线,这是项目施工的必经之路。”单新宇说。
通水仪式当天,潺潺流水顺着管道流进田间,悦耳的水流声好像在为这项民生工程伴奏。望着水田,大冷镇党委书记刘希魁说:“水田湿地极大程度遏制了风沙再起,现在即便刮风,也不会再有黄沙漫天的场景出现。同时,这里的生物多样性也得到保护,境内光是水鸟就有十几种。生态得到治理,农民的腰包也鼓起来了,2022年,项目所在地的上三家子村,农民人均年收入比全镇平均水平高出22%。”
据了解,今年5月中旬,水田湿地(二期)项目的水田将如期插秧。两期水田湿地项目的实施,共形成10.4平方公里的湿地,有效遏制了科尔沁沙地南侵,保障了彰武地区生态安全、粮食安全,在彰武大地绘就了一幅清水长流、河湖安澜、产业兴旺的生态画卷。
责编:李 莹
审核:徐晓敬
1、北国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未经北国网的书面许可,任何其他个人或组织均不得以任何形式将北国网的各项资源转载、复制、编辑或发布使用于其他任何场合;不得把其中任何形式的资讯散发给其他方,不可把这些信息在其他的服务器或文档中作镜像复制或保存;不得修改或再使用北国网的任何资源。若有意转载本站信息资料,必需取得北国网书面授权。否则将追究其法律责任。
2、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北国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北国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
- 沿着总书记的足迹·新闻多一点 | 什么是荒漠化
- 潮头观澜丨“三北”工程 生态屏障
- 习近平内蒙古行丨建好现代农业园区 带动农业高质量发展——走进乌梁素海南岸现代农业示范园区
- 瞰中国|三北防护林的前世今生
- 习近平在内蒙古巴彦淖尔考察并主持召开加强荒漠化综合防治和推进“三北”等重点生态工程建设座谈会时强调 勇担使命 不畏艰辛 久久为功 努力创造新时代中国防沙治沙新奇迹
- 习近平在内蒙古巴彦淖尔考察并主持召开加强荒漠化综合防治和推进“三北”等重点生态工程建设座谈会
- 坚持走自己的路 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习近平总书记在文化传承发展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引发强烈反响
- 时政微视频丨瞰内蒙古
- 习近平内蒙古行丨走进“塞外明珠”——乌梁素海
- 习近平在内蒙古巴彦淖尔考察并主持召开加强荒漠化综合防治和推进“三北”等重点生态工程建设座谈会时强调 勇担使命 不畏艰辛 久久为功 努力创造新时代中国防沙治沙新奇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