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式现代化的长三角实践丨从中国制造迈向中国创造 长三角G60科创走廊推动长三角一体化发展
位于松江区的腾讯长三角人工智能先进计算中心正在加速建设,近日,一批新服务器上线运行,算力持续提升。
上海珑睿信息科技有限公司运维副总监王智鑫介绍:“服务器持续在我们这边上架,上架之后客户会做相应的业务部署,包括人工智能、金融、智慧城市等领域相关产业业务。接下来,为了更好满足华东地区的算力需求,园区5、6号楼也正在加紧赶工,预计下半年将投产。”
腾讯长三角人工智能先进计算中心及产业生态园是腾讯与松江战略合作的基础性项目,也是重大新型信息基础设施,于2020年6月6日正式开工建设,规划建成为世界一流的人工智能超算枢纽。依托项目的超算枢纽地位及生态优势,建成后腾讯三大顶级人工智能实验室:科恩实验室、优图实验室、微瓴实验室将落地产业生态园,结合松江优质的工业制造业基础,前沿人工智能技术赋能松江工业企业,立足松江,辐射长三角,服务全球,打造长三角G60科创走廊乃至整个长三角的高端工业产业高地。
而事实上,腾讯长三角人工智能先进计算中心只是长三角G60科创走廊高质量建设的一个缩影。G60科创走廊自2016年启动建设以来,依托G60高速公路和沪苏湖高铁,建设区域从上海松江逐步扩展到沿线九个城市,从基层实践逐步上升为推动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国家战略的重要平台。在推动长三角一体化发展领导小组、推进G60科创走廊建设专责小组和长三角区域合作办公室的统筹指导下,在长三角三省一市党委政府的统筹领导和九城市的齐心协力下,长三角G60科创走廊准确把握新型举国体制的科学内涵,深入推进“科创+产业+金融+人才”深度融合,全面提升G60服务科技创新、现代化产业体系的水平,全力建设“三先走廊”,在服务构建新发展格局中体现G60担当。
上海长三角G60科创经济发展集团有限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由杨介绍:“从2016年上海松江科创走廊基层实践上升为国家重要战略平台,创新求实,唯实唯干,2023年长三角G60科创走廊科创板上市企业数已超过全国的五分之一,G60科创走廊成为企业登陆科创板的沃土。全体G60人以发自内心充满感情地践行“两个维护”、捍卫“两个确立”的生动实践。”
九城共建以来,GDP总量占全国比重上升到1/15,地方财政收入从1/15上升到1/12,市场主体数量从1/18上升到1/15,高新技术企业数从1/12上升到1/8,科创板上市企业数超过全国1/5。在长三角G60科创走廊的牵引下,策源地松江实现跨越式高质量发展。“十三五”地区生产总值年均增长10.5%,规上工业企业数跃升上海第一,规上工业产值、工业固定资产投资、进出口总额等核心指标均位居上海第一梯队。R&D投入强度上升到5.38%,省级、国家级专精特新企业数居上海第二。在历年高基数增长基础上,2023年一季度,松江地方财政收入在逆势中实现开门红,工业税收同比增长35%,工固投增长14.9%,规上工业企业1933家,保持全市第一,市级专精特新企业974家,国家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70家,位居全市第二。
长三角G60科创走廊始终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历经1.0版G60上海松江科创走廊、2.0版沪嘉杭G60科创走廊,依托G60高速公路和沪苏湖高铁交通大通道,发展为贯穿沪苏浙皖三省一市,覆盖松江、嘉兴、杭州、金华、苏州湖州、宣城、芜湖、合肥九城市的3.0版长三角G60科创走廊。
长三角G60科创走廊联席办副主任郭淑晴表示,G60科创走廊最大的生命力就是始终涵养市场化、法制化、国际化的一个科创生态,这是走廊建设的一个生命力所在。包括我们协同九座城市建立了“1+7+N”的产业联盟体系,来推动各个城市结合各自的产业优势和发展基础,牵头成立若干个G60产业联盟,也是聚焦我们集成电路、生物医药、人工智能等先导性的战略性新兴产业。一方面,以市场化的方式构建起打破行政区划壁垒的产业联盟;另一方面,在这样的联盟平台上,能更好发挥龙头企业的龙头和牵引作用,通过政府搭平台以及有效的市场,来加速上下游企业的深度合作。长三角G60科创走廊只是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当中的一个缩影,但从这个缩影当中,我们可以看到,科创自信的科创廊道也必将在新发展理念的指引下,更好地以中国式现代化来全面推进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紧扣“一体化”和“高质量”两个关键词,以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为导向,以“科创+产业+金融+人才”为抓手,以高标准创新能力建设为支撑,促进长三角基层加强合作和跨行政区域协调联动,着力打造科技创新策源地、世界级产业集群、产城融合典范、一流营商环境,形成资金共同投入、技术共同转化、利益共同分享的协同创新共同体,建设中国制造迈向中国创造的先进走廊、科技和制度创新双轮驱动的先试走廊、产城融合发展的先行走廊。
(看看新闻Knews记者:许馨元 摄像:包钢)
责编:杨 旭
审核:徐晓敬
1、北国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未经北国网的书面许可,任何其他个人或组织均不得以任何形式将北国网的各项资源转载、复制、编辑或发布使用于其他任何场合;不得把其中任何形式的资讯散发给其他方,不可把这些信息在其他的服务器或文档中作镜像复制或保存;不得修改或再使用北国网的任何资源。若有意转载本站信息资料,必需取得北国网书面授权。否则将追究其法律责任。
2、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北国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北国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