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好生态屏障 实现“点绿成金”
建好生态屏障 实现“点绿成金”
——省政协“辽东山区生态屏障建设”月度协商座谈会侧记
本报记者 赵 静
“不能让老百姓守着绿水青山过穷日子。”“辽宁生态保护区的经济发展空间在林下。”“应以‘旅游+’融合发展打造辽东山区全域旅游目的地。”5月18日,在省政协“辽东山区生态屏障建设”月度协商座谈会上,部分省政协委员、智库专家和民主党派成员积极建言,为推动辽东绿色经济区建设献计出力。
“辽东绿色经济区是东北东部重要的生态屏障,是我省绿色发展转型的试验田。”省政协智库专家乔军认为,应清醒认识我省在推动辽东绿色经济区建设上存在的短板,加强顶层设计,制定一份高质量发展规划;完善政策体系,建立一项纵横贯通的生态精准补偿机制;强化目标导向,建立一套差异化的生态绩效考核评价机制;加大财力保障,设立一只支持辽东绿色经济区发展建设的专项基金;促进共建共享,建设一批保障可持续发展的基础设施项目。
路遥委员认为,应以做优做大做强生态农业为抓手,促进辽东山区产品示范基地建设。她建议,加大对秸秆还田、高效低毒低残留农药、现代施药机械、高标准农膜使用的补贴力度;加快生态农业资源节约型、废弃物利用型、产业链条延伸型等技术研发,推进生态农业技术模式创新应用集成示范。
“应充分利用辽东山区自然资源禀赋,重点发展以中药材、山野菜等为主的生态高值特色林下产业,拓宽富民路径。”闫巧玲委员建议,构建特色农林产品“种植—采摘—收购—加工—销售”的全产业链条,发展具有区域带动性和竞争优势的名牌产品,培育发展特色林下产业体验、亲子研学、健康养生等新业态,实现“特色林下产业+”多业态发展。
吴际委员认为,辽东山区森林生态功能有待提升,林业产业结构仍需优化。她建议,持续加大生态林业科研投入,加强生态修复技术研发,加快突破共性技术瓶颈;以政策引导、资金支持、科技支撑、示范引领、龙头带动为抓手,发展林果业、林药业等特色林业产业,推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
“辽东山区经济发展滞后,生态环境投入力度不足,专项配套能力弱,严重影响绿色屏障的建设和保护。”顾建锋委员认为,要打好助力辽宁东部山区经济发展的政策组合拳。用好清洁能源发展政策,支持辽东山区新能源产业发展。优化林业保护和生产政策,发展林药、林果、林菜等林下经济。鼓励发展基于森林资源的绿色金融产品,探索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等。
陈珂委员认为,打造全域旅游目的地,既可巩固辽东生态资源优势,守住绿水青山,又能带动辽东地区经济转型与升级,培育金山银山。她建议,坚持“旅游+”多元融合,发展“冰雪+温泉+民宿”冬季旅游,建立健全旅游利益分配机制,让山区居民成为绿色家园建设的受益者。尽快打通市际间、县区间、景区间的全域旅游交通网络,加大丹东国际机场建设力度,为提升边境旅游竞争优势打好基础。
责编:李明
审核:徐晓敬
1、北国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未经北国网的书面许可,任何其他个人或组织均不得以任何形式将北国网的各项资源转载、复制、编辑或发布使用于其他任何场合;不得把其中任何形式的资讯散发给其他方,不可把这些信息在其他的服务器或文档中作镜像复制或保存;不得修改或再使用北国网的任何资源。若有意转载本站信息资料,必需取得北国网书面授权。否则将追究其法律责任。
2、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北国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北国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