沃野披新绿 科技来助力
图①为鞍山市立山区灵山街道大红旗村水田种植实现全程机械化。 本报特约记者 李经川 摄
图②为沈阳市沈北新区兴隆台街道青年农场的工作人员在搬运秧苗。 本报记者 赵敬东 摄
图③为铁岭市铁岭县水稻主产区开展机械化插秧作业。 张 瑜 本报特约记者 桂铁军 摄
随着天气转暖,我省水稻产区陆续进入插秧大面积作业期。今年,从水稻育苗到插秧,各地都提高了科技和机械化水平。新技术、新机具的应用,大大提高了农业生产效率,为增产增收打下了牢固的基础。
今年,沈阳市沈北新区兴隆台街道青年农场投资兴建了数字化育秧试验中心,采用立体链循环苗盘结构,实现智能控温控湿,一个试验中心可育苗40亩,省时、省工、省地,还能提高秧苗抗灾能力。在鞍山市,海城、台安、岫岩的插秧工作已全面展开,今年的插秧时间比去年提前一周左右。铁岭市铁岭县今年的水稻种植面积达21万亩,全县机械化插秧率达95%以上。
责编:李明
审核:徐晓敬
1、北国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未经北国网的书面许可,任何其他个人或组织均不得以任何形式将北国网的各项资源转载、复制、编辑或发布使用于其他任何场合;不得把其中任何形式的资讯散发给其他方,不可把这些信息在其他的服务器或文档中作镜像复制或保存;不得修改或再使用北国网的任何资源。若有意转载本站信息资料,必需取得北国网书面授权。否则将追究其法律责任。
2、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北国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北国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