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高水平开放推动辽宁高质量发展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扩大对外开放。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中国开放的大门只会越开越大,永远不会关上。”中国经济发展的历史经验和现实成就充分说明,对外开放是中国发展的关键一招,以开放促发展是我国发展不断取得新成就的重要法宝。2018年9月,习近平总书记在深入推进东北振兴座谈会上发表重要讲话,提出“深度融入共建‘一带一路’,建设开放合作高地”。建设开放合作高地是国家赋予辽宁的战略任务之一,高水平开放是辽宁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必由之路。
高水平开放是辽宁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着力推动高质量发展”“坚持高水平对外开放,加快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辽宁作为沿海又沿边还沿江的省份,地处东北亚经济圈和环渤海经济圈的关键地带,是深入推进东北振兴和京津冀协同发展的重要枢纽,是连接欧亚大陆桥的重要门户,肩负着面向东北亚双向开放的任务。中国共产党辽宁省第十三届委员会第五次全体会议审议通过的《辽宁全面振兴新突破三年行动方案(2023—2025年)》指出,提升开放合作水平,在打造对外开放新前沿上实现新突破。因此,推动辽宁全面振兴新突破要坚持走高质量发展之路,必须加快建设开放型经济体系,切实使开放成为拉动经济增长的重要引擎,坚持推进辽宁更高水平开放,为辽宁高质量发展扩展新空间、新赛道,塑造新动能、新优势,推动转方式、调结构、增效益,不断推动经济实现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
推动高质量发展对高水平开放提出更高要求
新时代对外开放是更高水平的开放,更高水平开放体现在开放领域的宽度,在持续扩大制造业开放的同时,要进一步扩大金融、电信、医疗等服务领域外资准入;更高水平开放体现在开放的深度,合理缩减外资准入负面清单,依法保护外商投资权益,营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的一流营商环境,激发市场活力;更高水平开放要求更多依托我国超大规模市场优势,以国内大循环吸引全球资源要素,增强国内国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联动效应,提升贸易投资合作质量和水平,将引资引技引智紧密结合,增强开放的联动性。同时,更高水平开放意味着更加全面的开放。要推进共建“一带一路”高质量发展,不仅要扩大边境开放,推动贸易投资自由化,更要推进边境内开放,以制度型开放推进构建更高水平开放型经济新体制。对于辽宁来说,推动更高水平开放要坚持对内开放和对外开放相结合,培育开放型经济主体,营造开放型经济环境,以对外开放的主动赢得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主动。
多措并举扎实推进辽宁更高水平开放
一是以制度型开放为抓手,不断扩大开放领域。我省要以自由贸易试验区作为改革的“苗圃地”和开放的“桥头堡”,对标国际高标准经贸规则探索出更多可复制可推广的制度创新成果。要以自贸区升级建设为平台,以沈阳市建设国家服务业扩大开放综合试点和大连作为全国促进跨境贸易便利化试点城市建设为牵引,积极扩大金融、保险、咨询、电信、医疗、教育、养老等服务领域开放,切实提升服务业开放水平。要以高水平开放激发沈抚改革创新示范区创新活力,建成东北亚对外经济合作示范区。要积极推进大连太平湾合作创新区创新发展,打造融“港产城创”于一体的东北亚“新蛇口”。同时,要实施贸易便利化、投资自由化政策举措,吸引各类高端资源要素集聚和配置,实现从成本优势向以人才、资本、基础设施、技术、服务、品牌为核心的综合竞争优势转变。
二是打造“引进来”“走出去”升级版。辽宁要鼓励引进高端技术和人才,吸引更多优质商品进口,充分发挥大连夏季达沃斯论坛、全球工业互联网大会、辽宁国际投资贸易洽谈会等重要经贸交流平台的效应,让更多国外的中高端技术、产业及优质产品进入辽宁市场,让本地市场成为世界的市场、共享的市场、大家的市场。与此同时,要发展对外投资,为辽宁优势企业拓展发展空间,拓展经济发展空间,提升经济国际竞争力,增强经济发展的动力和后劲。
三是建设RCEP框架下连接东北亚与东南亚合作中心枢纽。抢抓RCEP全面实施重大契机,立足于日韩经贸合作的良好基础,积极探索共建RCEP框架下中日韩地方发展合作示范区,重点建设中日韩科技创新示范园区、产业合作示范园区,打造改革系统集成、创新资源集聚、开放创新一体的东北亚经贸合作新高地。充分发挥辽宁港口和产业优势,做大做强RCEP国家与欧洲国家转口贸易(沈阳)中欧班列品牌,建设经贸合作中心枢纽。同时,鼓励本地企业积极引进先进设备和技术,加强科技创新,加快推动石油化工、冶金新材料、医药等传统产业发展,深化与RCEP成员国家在跨境电商、金融机构、物流港口企业等方面合作。此外,高质量共建“中蒙俄经济走廊”,实现向北开放新突破。发挥辽宁港口资源和腹地运输资源优势,以海铁联运为主要方式,推动“中蒙俄经济走廊”建设取得更大进展。
【作者单位:辽宁社会科学院东北亚研究所。本文为2022年度辽宁省社会科学规划基金重点项目“RCEP生效背景下辽宁打造对外开放新前沿研究”(L22AGJ002)阶段性成果】
责编:盛 楠
审核:徐晓敬
1、北国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未经北国网的书面许可,任何其他个人或组织均不得以任何形式将北国网的各项资源转载、复制、编辑或发布使用于其他任何场合;不得把其中任何形式的资讯散发给其他方,不可把这些信息在其他的服务器或文档中作镜像复制或保存;不得修改或再使用北国网的任何资源。若有意转载本站信息资料,必需取得北国网书面授权。否则将追究其法律责任。
2、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北国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北国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