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化创新资源配置 支撑高质量发展
作者:王海芸 万劲波(分别系北京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中心特约研究员,中国科学院科技战略咨询研究院研究员)
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指出:“优化配置创新资源,优化国家科研机构、高水平研究型大学、科技领军企业定位和布局,形成国家实验室体系,统筹推进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区域科技创新中心建设。”
在创新资源配置方面,应发挥好政府的组织和引导作用,把“好钢用到刀刃上”。从科技创新赋能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的角度看,要坚持有为政府、有效市场两手发力,统筹优化研发载体、资本、技术、人才、基础设施、数据等相关创新资源配置,形成共促高质量发展合力:在有为政府方面,“提升科技投入效能,深化财政科技经费分配使用机制改革,激发创新活力”;在有效市场方面,“构建全国统一大市场,深化要素市场化改革,建设高标准市场体系”;在科技经济融合创新生态上,充分发挥研发载体、多元投入、数字基建、场景驱动、央地资源协同的大融合作用,高标准构筑国际/区域科技创新中心梯次发展格局。由此,笔者认为,以下几点应予以关注。
首先,以机制灵活的新型研发机构为载体。畅通基础研究、应用研究、试验开发和产业化通道,拓展科技领军企业主导的产学研深度融合,注重发挥科技领军企业“出题者”“答题者”“阅卷人”作用,推进重点项目协同和研发活动一体化,从更深层次推广“揭榜挂帅”组织机制。如北京市重视发挥新型研发机构运行机制灵活、资源集聚能力强、科研方向聚焦等独特优势,聚集量子信息、人工智能、区块链、脑科学、6G等前沿领域,重点支持一批新型研发机构建设;打造高精尖产业强链工程并率先支持旷视、天智航、利亚德、小米等领军企业牵头组建创新联合体,进一步提升行业共性技术突破和源头供给能力。
其次,以稳定多元的投入机制为保障。优化财政金融支持科技创新的方式,坚持发挥财政科技投入的杠杆放大效应,持续完善创业投资引导机制,通过政府股权投资、引导基金、PPP等市场化投入方式,积极吸引社会资本共同参与对重点高精尖项目的早期投资和长期投资,培育更多耐心资本。鼓励社会以捐赠和建立基金等方式投入基础研究。如深圳市2018年成立深圳天使母基金,投资总规模达到100亿元人民币,由财政通过市引导基金出资,侧重投早、投小、投科技,全部投向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对子基金的出资比例最高可达到子基金总规模的40%,实际投资的子基金已达到近80只,撬动了社会资本投入。
再次,以适度超前的数字化新基建为支撑。筑牢产业数字化和数字产业化的基础底座,构建产学研融合、大中小企业融通的创新生态。如上海市加快智能城市新型基础设施建设,重点推广BIM(建筑信息模型)、GIS(地理信息系统)等技术及应用,发展万物互联、虚实映射、实时交互的数字孪生城市,打造前沿技术融合创新、示范应用集中展示、多方主体参与的城市级产业生态平台,支撑城市迈向全场景智慧时代。
此外,以开放拓展科技应用场景为牵引。充分挖掘超大城市、大城市科技应用场景丰富多元的独特优势,有力支撑新技术新产品的快速研发应用与迭代升级,加快高精尖产业化项目熟化落地。如北京市实施应用场景“十百千”工程,持续发布多批应用场景建设项目清单,探索研究“首发应用场景”“示范应用场景”等支持举措,持续滚动推出科技应用场景,加强与行业领军企业、高校院所和新型研发机构的常态化对接,充分挖掘企业科技创新需求,不断拓展科技应用场景。上海市在全国率先发布人工智能应用场景建设实施计划,采取揭榜挂帅机制面向世界吸引170份覆盖10大领域、19个具体点位的AI解决方案,多批次提供综合、开放、高质量的人工智能应用场景,并在《上海市促进人工智能发展条例》中对促进应用场景创新给予立法保障。
最后,以跨层级的创新资源协同为抓手。依托国家战略科技力量落地、国家实验室组建及全国重点实验室重组、建设国家技术创新中心等重大契机,吸引一批国内外顶尖科学家、科技领军人才、青年科技人才、创新创业团队,并超前谋划储备一批重大项目,拓展新的投资方向,高效支撑经济高质量发展,形成科技支撑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强大合力。如上海市坚持开放融通,强化全球创新资源配置功能,积极部署国家实验室建设,承接各类国家战略科技力量落地,促进长三角协同发展,进一步强化科技创新全面赋能高质量发展、高品质生活、高效能治理,统筹推进张江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张江科学城、张江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的高效联动发展,加快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
《光明日报》( 2023年06月15日 16版)
责编:王永
审核:徐晓敬
1、北国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未经北国网的书面许可,任何其他个人或组织均不得以任何形式将北国网的各项资源转载、复制、编辑或发布使用于其他任何场合;不得把其中任何形式的资讯散发给其他方,不可把这些信息在其他的服务器或文档中作镜像复制或保存;不得修改或再使用北国网的任何资源。若有意转载本站信息资料,必需取得北国网书面授权。否则将追究其法律责任。
2、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北国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北国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