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侠客岛】今天的话题,从一座北京小院开始……
北京前门附近的青云胡同23号到29号院,曾经有些冷清:南院一间残房,中院两座偏屋,北院有四面漏风的厂房,这就是全部建筑。
6月15日下午,当岛叔跟着全球人权治理高端论坛参访此地时,看到了另一番景色:南院修复后向河道敞开,河滨风景一览无余;北院老厂房和配房改成艺术空间,轮番上演小而精的剧目、展览。
有岛友要问了,这与人权有啥干系?
由青云胡同23号到29号组成的青云贰拾叁艺术中心(拍摄:山秋)
一
咱先说说啥叫人权。
我们经常看到美西方国家打着“普世人权”“人权高于主权”的旗号对发展中国家横加指责,说这些国家造成人道主义灾难。但他们偏偏忽视了这些发展中国家战乱不绝、百姓流散的现实困境,更别提反思谁才是人道主义灾难的罪魁祸首。
生命安全、穿衣吃饭都保证不了,何谈人权?人权不是抽象概念,不是美西方扣给别国的“帽子”,而是生活中切切实实的幸福尺度,比如饭能吃饱、衣能穿暖、治安更好……别看事小,却是人权进步具体而微的体现。
美西方国家也经常给中国挖人权的“坑”,但中国不听他们忽悠,坚决从本国国情出发,将生存权、发展权视为基本和首要人权。
可以看一组数据——
中国人均预期寿命从1949年的35岁提高到现今的78.2岁;近1亿农村贫困人口实现脱贫,全国832个贫困县全部摘帽;基本养老保险覆盖10.5亿人,基本医保水平稳步提高;地级及以上城市细颗粒物平均浓度下降27.5%,重污染天数下降超五成;所有地级市实现千兆光网覆盖,所有行政村已通宽带……
“它不仅仅是中国作为一个国家的重大成绩,同时也是整个人类的重大胜利!”联合国经济、社会及文化权利委员会副主席兼报告员阿巴希泽感慨。
(图源:全球人权治理高端论坛组委会)
二
丰硕成果背后,中国做对了什么?
在全球人权治理高端论坛现场,复旦大学中国研究院院长张维为教授这样说:美国从不认为消除贫困是人权问题;欧洲最多把消除贫困看作是消除享受人权的障碍;而中国从政治上认定消除贫困是核心人权,付诸坚定有力的实践,从而在消除贫困方面走在世界最前列。
香港中文大学(深圳)教授、前海国际事务研究院院长郑永年提到人权发展的两条路径:欧洲原始资本主义社会的人权问题,通过长时间暴力的社会主义运动得以改变;东亚经济体基本上没有经过此类运动,需要通过政府主动改善社会服务,实现人权进步。
这两条路径,在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中,对比更加明显。
多米尼加共和国科学院院士爱德华列举了一组数据:中国使1亿多人摆脱极端贫困,在2020年疫情期间宣布摆脱极端贫困。相较之下,一些国家花数千亿美元用于战争,以“打击恐怖主义”之名剥夺生命。
爱德华反问:“为什么那些肮脏的富国关注地缘政治竞争影响,而非采取意义深远的人道主义方法为消除‘全球南方’国家的贫困做贡献?”
爱德华的问题,或许在30年前就有了答案。
1993年6月14日至25日,世界人权会议在奥地利维也纳举行。会议通过了《维也纳宣言和行动纲领》,明确提出各类人权平等。自此,“发展促人权、合作促人权”理念成为各国人权行动与合作的基础。
30年后,人类再次站在历史的十字路口。全球人权治理面临严峻挑战,人权领域对抗分化加剧,人权问题政治化、工具化……世界局势更加纷繁复杂,人类该咋办?
在全球人权治理高端论坛上,中国提出三点主张:以安全守护人权、以发展促进人权、以合作推进人权。三点主张契合中国提出的三大倡议:全球安全倡议、全球发展倡议和全球文明倡议。负责任的中国声音和有担当的中国方案正在国际上赢得更多回响、更广泛共鸣。
要知道,世界虽然乱,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渴望永远不会变。
责编:齐志扬
审核:徐晓敬
1、北国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未经北国网的书面许可,任何其他个人或组织均不得以任何形式将北国网的各项资源转载、复制、编辑或发布使用于其他任何场合;不得把其中任何形式的资讯散发给其他方,不可把这些信息在其他的服务器或文档中作镜像复制或保存;不得修改或再使用北国网的任何资源。若有意转载本站信息资料,必需取得北国网书面授权。否则将追究其法律责任。
2、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北国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北国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