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舟经济,何以乘风破浪?
临近端午节,全国上下,龙舟竞渡,百舸争流。

△6月18日,四川内江拉开龙舟公开赛序幕。

△端午临近,福建福州连江县举行海上龙舟赛。

△6月10日,2023年中华龙舟大赛首站江苏盐城站开赛,全国各地38支队伍、800名运动员参赛。

△6月10日,粤港澳大湾区龙舟邀请赛在广东省东莞市火热开赛,粤港澳18支龙舟队同江竞渡。

△6月3日至4日,海峡两岸龙舟赛在福建厦门举办,两岸47支队伍参赛。
当我们谈论龙舟时,我们在谈论什么?
仅仅是端午节的传统习俗吗?绝对不止。热闹非凡的赛龙舟活动背后,是巨大的经济效益。
龙舟,已经成为民俗旅游的亮丽名片、以赛兴城的重要机遇、新产业链发展的引擎。
01
民俗旅游的亮丽名片
“棹影斡波飞万剑,鼓声劈浪鸣千雷。”赛龙舟作为我国端午节的传统习俗之一,已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壮观的场面,刺激的比赛,比赛者整齐划一、劈波斩浪,岸边观众呐喊助威、喝彩连连,赛龙舟本身便具有极强的观赏性、参与感,而各地赛龙舟活动独具特色的形式和配套习俗,又进一步增加了吸引力。
划龙舟在广东被叫作“扒龙船”。这些年,广东佛山叠滘村的“龙船漂移”声名鹊起。

每年端午,这里都会举办观赏性极强的龙船漂移赛。比赛场地就非同一般,不是在宽阔水域,而是在S型、C型、L型、直线的狭窄河道上。

25米龙船需要满载着三四十人在狭窄河道上冲刺竞速,漂移过弯、穿桥洞、掉头,这场面宛如赛车漂移。


“龙船漂移”让叠滘“划”进了全国人民的视野。叠滘龙船还不断创新,划进当地千灯湖,常态化开展夜光龙船漂移展演,让传统与新潮碰撞出绝妙的火花,夜光龙船漂移再次火爆出圈。


在位于贵州省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的镇远县,赛龙舟又是另一番风味。镇远县是中国历史文化名城,镇远赛龙舟也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这里每年都会举办隆重的赛龙舟文化节。除了赛龙舟,还有传统的祭龙仪式、民间文艺踩街、彩船和龙舟游江、水中抢鸭子、㵲水放河灯等丰富的民俗活动。

优美的风景搭配多彩的民俗,吸引着全国游客前来。据统计,仅2022年赛龙舟文化节三天时间内,镇远县就接待游客31.94万人次,旅游综合收入达3.26亿元。

“自古龙舟日竞渡,独有三溪夜赛航。”这句话说的就是福建福州长乐区三溪村沿袭数百年的夜赛龙舟。


夜幕降临,华灯初上,鼓声骤起,龙舟竞渡……2022年,三溪村凭借夜赛龙舟的网络直播,吸引了全网超2800万次的播放,火速出圈。


而在龙舟文化的发源地湖南汨罗,已经连续举办十多届国际龙舟节等系列大型赛事。汨罗持续擦亮“端午、龙舟、诗歌”三张文化名片,不断打响“世界有条汨罗江”文旅品牌。

近年来,越来越多地方挖掘当地独树一帜的龙舟文化,将其打造为发展文旅的亮丽名片。
02
以赛兴城的重要机遇
赛龙舟发展到现在,已经不仅仅是一项中华传统民俗,也是一项竞技运动。竞技型龙舟竞渡,形成于20世纪70年代至90年代。2010年广州亚运会上,龙舟成为正式比赛项目。

△2010年广州亚运会龙舟男子500米直道竞速
2021年,在东京奥运会上,龙舟作为展示项目亮相奥运赛场,标志着龙舟启动了入奥程序。与传统龙舟相比,精心研发出的竞技型龙舟更具设计感和速度感。今年,龙舟作为正式比赛项目,也将亮相杭州亚运会赛场。

△东京奥运会期间,中国龙舟作为展示项目亮相。
竞技型龙舟赛事有多火?我们以国内顶级龙舟赛事——中华龙舟大赛为例来看。比赛每年分多站进行,从长江流域的江苏江阴到海南岛的海湾,再到江西的鄱阳湖、甘肃九曲黄河等地都成功举办过分站赛。在观众方面,2015年东莞麻涌站的比赛共吸引了超过十万人现场观赛;2015年温州站的参赛龙舟数量达到了203条,创造了当时的吉尼斯世界纪录。
很多大型龙舟比赛都采取分站赛的形式,使不少城市都有举办比赛的机会,这也给城市提供了汇聚人气、一展风采的机遇。许多城市以举办龙舟赛为契机,以赛促旅,以赛兴城,让城市知名度乘风破浪。
今年5月20日,另一场重要龙舟赛事——2023年中国龙舟公开赛浙江常山站开幕。在龙舟赛活动期间,常山抓住机遇,推出山水游、奇石游、宋诗韵味游、鲜辣美食游等多条旅游精品路线,进一步打响知名度和美誉度。而赛场岸边的城市宣传标语,也让更多人记住了常山。

5月28日,2023年中国龙舟公开赛又来到了四川恩阳站。随着比赛的举办,这个川东北小城迎来了来自成都、重庆、西安等地的观众,人气暴涨。

2022年,恩阳龙舟公园建成投入使用,公园建设有4条500米标准赛道、观众座席达5000座。2023年2月,《恩阳区体育发展“十四五”规划》发布,其中明确将“发展龙舟竞赛、旅游产业,推动建立川东北水上运动训练基地,积极打造和引入龙舟赛事,以龙舟赛事为依托,开发龙舟旅游项目”列为重要事项。恩阳与龙舟运动的故事,在未来将更加精彩。
擦亮龙舟赛事这张名片的还有福建福州。从2013年承办中华龙舟大赛开始,福州靠着龙舟文化的悠久历史和深厚底蕴,吸引了顶级赛事频频驻足。2022年,福州成功举办了首届世界龙舟联赛(福州站)。龙舟成为福州“划”向现代化国际城市的文化品牌和体育名片。

2022年,福州市政府印发《福州市进一步推动龙舟运动发展实施方案》提出,到2025年,龙舟运动竞争力、融合率、参与率显著提升。福州正大力开展传统龙舟制造、新型龙舟游船研发制造、龙舟文化传承保护、龙舟体育赛事等工作,持续整合福州龙舟产业链。
赛事为桨,城市为舟,桨动而舟行,一场场精彩的龙舟赛事,助推着城市发展。
03
新产业链发展的引擎
高水平的龙舟赛事能带来巨大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应。随着龙舟赛事逐年增多,遍布全国各地的龙舟俱乐部也如雨后春笋般不断涌现。据相关机构统计,到2022年,我国的龙舟队已遍布全国20多个省区市和地区,其中主要队伍集中在广东、浙江、福建、江苏和湖北。围绕龙舟,已发展出一条长长的产业链。
湖南省汨罗市屈子祠镇已形成龙舟产业聚集区。据了解,目前汨罗共有龙舟制造企业二十余家,产品以木质龙舟、玻璃钢龙舟为主,年生产各类型龙舟四千余条,年总产值约1.5亿元,产品行销全国各地及东南亚地区,有力推动了汨罗经济社会的发展。


一些龙舟企业还积极寻求多元化发展,走出了大批专业教练和赛事组织人才。如今,汨罗发展形成了以龙舟竞渡、龙舟制造、龙舟非遗等为支柱的产业发展新格局。
此外,广东佛山市顺德区也涌现出很多生产龙舟的企业,主要集中在顺德区的杏坛镇和龙江镇两地。杏坛镇主要生产以5人龙舟为主的小龙舟,在珠三角地区,10艘5人龙舟中就有8艘出自杏坛镇。
随着现代龙舟赛的标准化需求扩大,龙舟的制造工艺也在不断改进,龙舟赛器材也在与时俱进,原先纯手工打造的木龙舟被玻璃钢制龙舟所取代,木桨也被轻巧的碳纤维桨取代。有的船身内部还设计了力学自动排水器,比赛时达到一定速度,队员划桨带入船内的水可自动排出,提高速度和安全性。
一位水上运动器材厂经营者曾在接受媒体采访时介绍,该公司生产的现代玻璃钢竞技龙舟不仅在国内市场十分畅销,而且还远销韩国、菲律宾、美国等国家。“2019年我公司的年营业额达到3000万元左右。2018年,在印尼雅加达举行的亚运会上,我们生产的龙舟还伴随国家龙舟队一同登上世界竞技舞台。”

从龙舟器材、比赛设备的生产和赛场建设,到运动员的训练与培训,到赛事的举办、赛事或赛队冠名和商业赞助,再到与赛事相关的住宿、餐饮、交通等服务产业……长长的龙舟可以延展出一条更长的产业链,大有作为。
赛场上,龙舟竞渡,百舸争流;赛场下,龙舟经济,风生水起。中国龙舟,将划出更广阔的天地。
责编:杨东溟
审核:徐晓敬
1、北国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未经北国网的书面许可,任何其他个人或组织均不得以任何形式将北国网的各项资源转载、复制、编辑或发布使用于其他任何场合;不得把其中任何形式的资讯散发给其他方,不可把这些信息在其他的服务器或文档中作镜像复制或保存;不得修改或再使用北国网的任何资源。若有意转载本站信息资料,必需取得北国网书面授权。否则将追究其法律责任。
2、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北国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北国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