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国新村:沿着总书记的足迹】内蒙古赤峰:党建引领,产业花开
![](http://news.lnd.com.cn/pic/003/006/362/00300636294_a0fcc768.jpg)
“大国新村:沿着总书记的足迹”专题
民族要复兴,乡村必振兴。党的十八大以来,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我国由农业大国向农业强国大步迈进,农村面貌焕然一新,农民生活越过越好,一幅村美民富产业兴的壮美画卷在神州大地徐徐铺展。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最艰巨最繁重的任务仍然在农村。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坚持城乡融合发展,畅通城乡要素流动。加快建设农业强国,扎实推动乡村产业、人才、文化、生态、组织振兴。”人民论坛网推出“大国新村:沿着总书记的足迹”系列报道,讲好神州大地广袤乡村的振兴故事。今天,我们一起走进内蒙古赤峰市马鞍山村和小庙子村,感受党建引领产业振兴的澎湃动能。
2019年7月15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内蒙古赤峰市喀喇沁旗河南街道马鞍山村考察时指出,“产业是发展的根基,产业兴旺,乡亲们收入才能稳定增长。要坚持因地制宜、因村施策,宜种则种、宜养则养、宜林则林,把产业发展落到促进农民增收上来”。近年来,赤峰市全面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内蒙古考察期间的重要指示重要讲话精神,把产业振兴作为抓党建促乡村振兴的重要抓手,全力打造党建引领产业振兴“红色引擎”,让一个个村庄实现党建强、产业兴、群众富。
马鞍山村:“小产业”蹚出了“致富路”
马鞍山村是燕山山脉七老图山系深处的一个小山村,因村内有一座山峰形似马鞍子而得名。为了带领村民增收致富,村党支部书记张国志通过外出考察比对,发现马鞍山村一带光热资源丰富、昼夜温差大、无霜期长、病虫害少,特别适合山葡萄生长。于是,马鞍山村先后引进双红、左优红等优质葡萄品种进行试种,产出的山葡萄不仅色泽好、糖分足,而且营养价值高,很快就带动村民生活好转起来。特别是在总书记考察马鞍山村后,全村牢记总书记殷殷嘱托,因地制宜发展特色产业,不断挖掘生态潜力,夯实发展底色,走上了“绿富同兴”的发展新路。
![](http://news.lnd.com.cn/pic/003/006/362/00300636295_3bd67397.jpg)
马鞍山村山葡萄种植户刘桂贞查看自家山葡萄长势 赤峰市委组织部供图
“自从我们村支部带领大家一起种山葡萄,日子就开始一点一点好了起来,现在我们家仅靠种植山葡萄这一块每年就有3万元的收入,再加上红色讲解员、失地保险这两块收入,一年能超过7万元,这日子过得越来越有盼头儿!”马鞍山村村民张国利开心地说。
马鞍山村的致富路,是随着山葡萄产业的发展壮大走出来的。近年来,村里积极发展山葡萄传统优势产业,并成立了以党建联合体为主导、龙头企业为重点、合作社为纽带、村民广泛参与的马鞍山村党建引领山葡萄产业发展共同体,做到产业共谋、活动共促、责任共担、资源共享,全面打通了山葡萄种植、加工、销售等关键环节,不仅延长了产业链条,增加了产业附加值,而且形成了党建与产业的“互促双强”良性循环,走出了一条“党建强村、生态立村、产业富村”的发展之路。如今,马鞍山村山葡萄种植面积已发展到3500亩,亩均收益超4000元,村民人均收入近1.8万元。
![](http://news.lnd.com.cn/pic/003/006/362/00300636296_131bb217.jpg)
风景优美的马鞍山村 赤峰市委组织部供图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马鞍山村另一个主导产业就是旅游业,全村依托本地山葡萄产业、自然风光和红色文化资源,在现有的游客接待中心、红酒庄园接待中心及汽车营地基础上,以马鞍山国家森林公园为中心,集中建设马鞍山文化旅游教育研学基地,基地涵盖了建设“博文”公共文化服务类、“优学”教育研学类、“乐享”文化休闲类、“美宿”精致度假类、“趣游”健康运动类五类主题产品,将马鞍山打造成为集红色研学、文化体验、乡村旅游于一体的综合性旅游休闲度假区,串成了一条历史人文与自然景观高度融合的优质旅游线路。同时,马鞍山村还鼓励村民创办农家乐,现在全村游客接待量达到了27万人次,每家年收入约25万元。
蓬勃发展的乡村旅游业也让水果、山货等农副产品销量大增,真正实现了产业更强、乡村更美、农民更富。
小庙子村:“穷山沟”变成了“聚宝盆”
“这几年小庙子村始终牢记总书记嘱托,如期打赢脱贫攻坚战,全面推进乡村振兴,走上了幸福小康路!”说起小庙子村的变化,村书记赵会杰难掩激动之情。
小庙子村地处燕山余脉凤凰山脚下,过去生产生活条件差,耕种模式落后,是典型“种一坡、收一车、打一簸箕、煮一锅”的穷山沟。自2018年以来,小庙子村调整产业结构,带领全村百姓以中药材种植和加工为突破口,因地制宜发展桔梗、党参、沙参等中草药产业,村民的钱袋子渐渐鼓了起来。
2020年初,村党总支牵头成立“赤峰宏都种植专业合作社”,在全村范围内开展“三变”改革,推出“党支部+合作社+产业党员+农户+脱困户”的发展模式,积极引导全村村民进一步改变种植模式、改进种植技术,让村里过去的弃耕地、山坡地都成为“聚宝盆”。
如今,小庙子村中药材种植品种20余种,面积达到3000亩,土地收益从过去每亩500元,提高到了现在的每亩近5000元,村民人均收入超过了17000元。
![](http://news.lnd.com.cn/pic/003/006/362/00300636297_0c72d2c9.jpg)
在主题党日带领农民党员重温入党誓词 赤峰市委组织部供图
村里有钱了,能办的事情也就更多了,小庙子村先后实施安装路灯、新修通组水泥路、修建过水桥、开展远程医疗服务等民生项目20余个,有效改善了村容村貌和群众生产生活条件,并组建“妇女之家”秧歌队、舞龙舞狮队和广场舞队,群众业余文化生活得到极大丰富,村民精神面貌焕然一新。近几年还荣获了“全国乡村治理先进村”“第三批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自治区级文明村”等多项荣誉,成为了远近闻名的“幸福村”“小康村”。
“赤峰市将继续以增强基层党组织政治功能和组织功能为主线,以推深做实党建引领为重点,探索组织振兴赋能乡村全面振兴工作新机制,特别是在产业振兴方面持续发力,以高质量党建引领全市乡村高质量发展。”赤峰市委组织部副部长彭立新说。(作者:魏乐 邱占伟)
责编:李明
审核:徐晓敬
1、北国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未经北国网的书面许可,任何其他个人或组织均不得以任何形式将北国网的各项资源转载、复制、编辑或发布使用于其他任何场合;不得把其中任何形式的资讯散发给其他方,不可把这些信息在其他的服务器或文档中作镜像复制或保存;不得修改或再使用北国网的任何资源。若有意转载本站信息资料,必需取得北国网书面授权。否则将追究其法律责任。
2、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北国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北国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
- 新华社权威快报丨习近平总书记代表党中央向全国广大共产党员致以节日问候
- 习近平对党的建设和组织工作作出重要指示强调 深刻领会党中央关于党的建设的重要思想 不断提高组织工作质量 代表党中央向全国广大共产党员致以节日问候
- 中华人民共和国对外关系法
- 同团中央新一届领导班子成员集体谈话 习近平这样强调
- 联播+|一天四场双边会见 这四个关键词频繁出现
- 中央军委举行晋升上将军衔仪式 习近平颁发命令状并向晋衔的军官表示祝贺
- 看图学习丨党和国家事业的希望寄托在青年身上
- 中央军委举行晋升上将军衔仪式 习近平颁发命令状并向晋衔的军官表示祝贺
- 跟着总书记看中国|不负嘱托的年轻人,“追光”有了好消息!
- 《习近平著作选读》学习笔记:这三句诗词,与中国梦息息相关
- 习近平向“鼓岭缘”中美民间友好论坛致贺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