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世中华 何以中国丨舞蹈《农乐》亮相西安
人民网西安7月10日电(吴德锋)“让文物说话”,并且用一部舞剧诠释这件文物,是著名舞剧《五星出东方》创作的初衷。7月9日,“盛世中华 何以中国”网上主题宣传在西安的启动仪式上,《五星出东方》农乐舞片段精彩亮相,引起现场观众阵阵掌声。

《五星出东方》农乐舞片段演出剧照。
“盛世中华 何以中国”网上主题宣传由中央网信办网络传播局,国家文物局政策法规司、文物古迹司、考古司、博物馆与社会文物司,陕西省委网信办,陕西省文物局,西安市委网信委,人民网,陕西广电融媒体集团联合主办,中国互联网发展基金会支持。中央网信办、国家文物局、人民日报社、中央新闻单位、中央重点新闻网站、地方网信办和文物局、商业网站等单位有关负责同志,及陕西方面有关负责同志、主要商业网站平台、网民代表约200余人参加启动仪式。活动期间还举办了“担负新时代文化使命 激活中华文明新活力”主题分享会。
《五星出东方》的构想和题材来源于一件国家一级文物——“五星出东方利中国”汉代织锦护臂。1995年10月,中日尼雅遗址学术考察队成员在和田地区民丰县尼雅遗址一处古墓中发现这件织锦,长18.5厘米,宽12.5厘米,上有八个篆体汉字:“五星出东方利中国”。
该剧以织锦护臂为切入,讲述了汉朝戍边将领“奉”在精绝古城与北人首领之子“建特”、精绝首领之女“春君”之间,从剑拔弩张到并肩携手、从素不相识到深深认同,结下深厚情谊的动人故事,近2个小时的表演,不同的舞蹈、音乐元素的融合,呈现出了中华文化极大的多元性和包容性。
在启动仪式上演的农乐舞片段,以蛙作为夏日农事劳作的贯穿意象,舞者在汉乐府《长歌行》轻快反复的吟唱声中,通过跺脚、摇头等舞蹈姿态,描绘出一段夏日劳作的景象。舞段整体氛围活泼质朴,表现出农耕人内心的满足和喜悦,也展示出大汉的农耕文化与精神富足的经济基础。
据了解,舞剧《五星出东方》由北京新疆两地联合出品、制作、演出,自2021年首演至今,收获专家、媒体、观众满满好评,荣获中宣部第十六届精神文明建设“五个一工程”优秀作品奖、第十七届中国文化艺术政府奖“文华大奖”。
责编:杨东溟
审核:徐晓敬
1、北国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未经北国网的书面许可,任何其他个人或组织均不得以任何形式将北国网的各项资源转载、复制、编辑或发布使用于其他任何场合;不得把其中任何形式的资讯散发给其他方,不可把这些信息在其他的服务器或文档中作镜像复制或保存;不得修改或再使用北国网的任何资源。若有意转载本站信息资料,必需取得北国网书面授权。否则将追究其法律责任。
2、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北国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北国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