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赋能 智能化装备助力“海上粮仓”增产增收
央视网消息:继续《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系列报道,今天(7月11日)我们继续聚焦现代海洋牧场。随着一批智能化、标准化的深水养殖设施陆续投入使用,我国海洋渔业现代化建设正驶入“快车道”。海洋牧场建设已经成为引导技术革命、发展低碳经济的一个重要选择。与传统的耕海牧渔相比,现代海洋牧场到底有哪些优势?跟随记者一起去看看。
凌晨三点,天还没亮,福建省连江县渔民吴章瑜组织了二十多个本地村民一起出海。清理网箱、卸货、给鲍鱼喂食,渔民们忙到天色渐渐亮起来。

在这片海域的更深远处,这座总面积1200平方米的“钢铁小岛”就是目前全国最大的深远海鲍鱼养殖平台“福鲍1号”。

总台央视记者 吴哲钰:我刚刚从福建省连江县苔菉镇行船了二十多分钟来到了“福鲍1号”,这是福建省首个自主研发的深远海养殖平台。平台所处的海域海水深度约35米,鲍鱼就养在深约8米的海里。这里海水交换量大、水温更加稳定、水质也更好,在这样的环境里,鲍鱼的成活率能增加十几个百分点,重量和产量也能增加两成。

“福鲍1号”还配备了水质监测、自动增氧、远程数据传输系统等设备来提升养殖质量。
记者在采访时,正逢一批买家来考察吴永寿所养殖的鲍鱼,大过手掌的鲍鱼吸引了买家的目光。

福建省农业科学院水产养殖科服团队首席专家 罗土炎:(我国)鲍鱼产量占了世界(总量)的90%,(我国)实现规模化养殖,把鲍鱼做成物美价廉的百姓的家常菜。

农业农村部6月19日发布的数据显示,截至目前,我国深远海养殖水体近4400万立方米,产量40万吨,占海水鱼养殖产量的20%以上。深远海养殖发展取得初步成效。下一步,我国将围绕深远海养殖发展的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持续发力,推动海洋渔业向信息化、智能化、现代化转型升级。
责编:杨东溟
审核:徐晓敬
1、北国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未经北国网的书面许可,任何其他个人或组织均不得以任何形式将北国网的各项资源转载、复制、编辑或发布使用于其他任何场合;不得把其中任何形式的资讯散发给其他方,不可把这些信息在其他的服务器或文档中作镜像复制或保存;不得修改或再使用北国网的任何资源。若有意转载本站信息资料,必需取得北国网书面授权。否则将追究其法律责任。
2、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北国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北国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