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村民共享产业发展成果”
走进湖北竹溪县龙坝镇肖家边村,柏油路直达户院,特色民居随湾就势,竹溪河流水潺潺,一片生机勃勃的景象。
过去村子可不是这般美好,随处可见烂石头、破瓦块,村集体收入微薄,干群关系紧张。
“村子旧貌换新颜,得益于‘共同缔造’活动。”村党支部书记徐远明说,肖家边村作为全省“美好环境与幸福生活共同缔造”活动试点村,在村居环境改造、产业发展、基层治理过程中,在党组织的领导下,充分发挥群众主体作用,实现了村居美、产业兴、邻里睦、全村安。
“房子住着好好的,为啥要改造?”“一动就是钱,改造的钱从哪儿来?”……2021年7月,肖家边村两委召开“共同缔造”试点院坝会,抛出村居改造计划。讨论很激烈,一次碰撞拿不出共同意见,那就多沟通几次。村两委多次组织院坝会,干部逐户上门做工作,最终有9户成为首批改造户。
村民徐振曾有3间土坯瓦房,因常年在外务工,房子门前杂草丛生。2021年8月,徐振回村拆掉老屋建新房。2022年5月,两层楼建成,7个房间,前庭后院面貌一新。
“村容村貌焕然一新,日子也越来越好。”徐振翻出老屋和新房的照片。由于房间大部分闲置,徐振将5个房间交由肖家边村运营管理公司,打造成民宿。
改造后的房子扮靓村庄,竹溪河河堤加宽了,村中心地带一处裸露岩壁变身山水壁画……“村民各显其能、共建家园。”徐远明说,在人居环境美化中,村民自发拿出旧石磨、瓦罐、犁耙等物件,装扮步道和庭院,义务投工参与建设。截至目前,累计投入村居改造资金700多万元。
生活环境变美好了,腰包也得鼓起来。做什么?还是大伙儿一起商量。
村里有块40多亩、撂荒多年的河滩地,村集体从20余户村民手中流转过来。这块地做什么用,村两委把决定权交给群众。去年10月,村两委组织召开院坝会,最终大部分村民同意种羊肚菌。
说干就干。去年11月,村集体投入50万元建成羊肚菌基地,并聘请专业技术员负责指导种植。“荒了啥也没有,流转了还有钱。”61岁的罗克旺,有1亩河滩地,土地流转后他和老伴在羊肚菌基地务工,5个月务工费加分红,挣了1万多元。除了种植羊肚菌,村里还建成200亩菌菇基地、400亩蔬菜基地等,吸纳村民在家门口务工。
“成立村运营管理公司,把村集体资产、山场资源等纳入,招募合伙人经营,让村民共享产业发展成果。”徐远明说。去年以来,村集体造册支付给村民各项务工工钱近400万元,今年村集体经济收入将突破100万元。
《 人民日报 》( 2023年07月11日 19 版)
责编:杨东溟
审核:徐晓敬
1、北国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未经北国网的书面许可,任何其他个人或组织均不得以任何形式将北国网的各项资源转载、复制、编辑或发布使用于其他任何场合;不得把其中任何形式的资讯散发给其他方,不可把这些信息在其他的服务器或文档中作镜像复制或保存;不得修改或再使用北国网的任何资源。若有意转载本站信息资料,必需取得北国网书面授权。否则将追究其法律责任。
2、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北国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北国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