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中国调研行·长江篇丨这个小山村“土”里带点“潮”
驱车行至位于长江南侧的湖北省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巴东县信陵镇土店子村,绵延的公路旁,一片“青瓦泥墙”的土家族特色民居映入眼帘,乍看仿佛普通的传统民居,细看却内有乾坤。个性化农家乐、崖边烧烤、彩色步道……这个曾经“土里土气”的小山村,如今以其乡野之趣吸引着游客前来。
图为土店子村民宿。新华社记者徐鹏航 摄
曾经的土店子村,村民们住夯土瓦房、走泥巴路,靠一点薄田过日子。脱贫攻坚时期,在政府部门与驻村工作队扶持下,村“两委”引进市场参与主体带领村民发展黑猪、水果等特色产业,渐渐摘掉贫困帽。
如何让村子更有活力,让村民生活过得更好?2020年,“95后”干部张文灿来到土店子村任党支部书记。立足村子距离巴东县城仅半小时车程的区位优势,以及平均海拔1200米的山地气候优势,张文灿提议对房屋进行修缮、改造,结合土家族“青瓦泥墙”的传统建筑风貌,建设少数民族特色村寨,发展旅游产业。
一开始,许多村民不理解为什么还要用泥墙。张文灿说,特色民居是土店子村的宝贵资源和财富,通过组织村民代表去其他特色村寨考察、党员带头示范改造,村民们逐渐理解了如今的特色民居并非传统的土坯房——花园式的庭院、带有民族特色和艺术气息的装饰、现代化的陈设让传统和现代相得益彰。
图为村民在院子里用废旧物品搭建的文化墙。(张文灿 摄)
“你看这面文化墙,是我帮村民用家里的老电视、废旧木梯、木蒸笼等搭起来的,寓意‘忆苦思甜’‘步步高升’‘蒸蒸日上’。这里外墙上的手绘,是我们请艺术学院的学生过来画的,内容都取材于村民的日常生活。”谈起村里的个性化设计,张文灿如数家珍,其中很多都是他协助村民规划设计出来的。
张文灿介绍,土店子村发动村民保护修缮特色民居,政府投入奖补资金250万元,带动村民投资1200余万元完成湾组82栋特色民居建设,其中按照“一房一院一田”规划实施的集中安置区24户民宿改建项目也逐渐对外运营,吸引避暑游客入住。许多村民将老屋翻修后做起了民宿、农家乐。此外,村里还建设了彩色步道、室外烧烤区、悬崖餐厅等。
以前在外省打工的村民谭明星如今返乡在村里卖小吃,最高时一天收入能达到1.2万元。他说,村容村貌变好了,来的游客自然就变多了,村民的收入也就提高了。
游客在土店子村崖边烧烤区自助烧烤。新华社记者伍至尊 摄
“这里环境好、风景美,农家乐住着也很舒服。”来自武汉的王女士周末带着一家人来土店子村游玩,还在村里的自助烧烤区大快朵颐。
“下一步,我们计划继续扩充民宿接待能力,吸引更多游客来土店子村做客,让老百姓更好地享受旅游发展红利。”谈起未来,张文灿信心满满。(记者谭元斌、徐鹏航)
责编:李明
审核:徐晓敬
1、北国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未经北国网的书面许可,任何其他个人或组织均不得以任何形式将北国网的各项资源转载、复制、编辑或发布使用于其他任何场合;不得把其中任何形式的资讯散发给其他方,不可把这些信息在其他的服务器或文档中作镜像复制或保存;不得修改或再使用北国网的任何资源。若有意转载本站信息资料,必需取得北国网书面授权。否则将追究其法律责任。
2、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北国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北国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