鉴往知来,跟着总书记学历史 | 闪耀在三星堆的文明之光
成都平原,鸭子河畔,当青铜时代的风吹过这片沧桑的土地,“三星伴月”熠熠生辉,留下独具一格的文明印记。
这里曾流传着“蚕丛及鱼凫,开国何茫然”的古老传说,金乌栖息于通天神树,在叩问苍穹间飞渡千年时光。
26日下午,正在四川考察的习近平总书记来到三星堆博物馆,了解历史文化遗址发掘研究、文物保护修复等情况。跟随总书记的脚步,我们一起敲响古蜀之门,拂去岁月尘埃,通过重现于世的吉光片羽,感悟灿烂文明曾经的模样。
探寻文明之源
从1929年村民燕道诚偶然发现的那坑玉石器,到上世纪30年代美籍教授葛维汉写下的《汉州(广汉)发掘简报》,再到新中国成立后冯汉骥教授推测的这一带“很可能就是古代蜀国的一个中心都邑”,直至1986年两个祭祀坑的“一醒惊天下”……三星堆遗址的发现,使真伪莫辨的古蜀史成为了信史,重构了中国青铜时代的文明版图,把四川地区的文明史向前推进了2000多年。
“国之大事,在祀与戎”,如果说三星堆遗址再现了古蜀国的祭祀场景,那么古礼体系作为中华民族凝聚力的组成要素,则在崇礼尚义的进程中丰富了中华文明的内涵。不论是安阳殷墟的甲骨文,还是刻有“宅兹中国”的西周何尊,不论是牛河梁遗址的“庙坛玉佩,祭祀神话”,还是良渚遗址的“仪式道具,傩礼崇拜”……向历史更深处追溯,华夏文明之源灿若满天星斗。
中华文明源远流长,知所从来,方明所去。2022年5月,在主持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三十九次集体学习时,习近平总书记对深化中华文明探源工程作出重要阐述。今年6月,在中国历史研究院考察时,总书记强调要实施好“中华文明起源与早期发展综合研究”、“考古中国”等重大项目,做好中华文明起源的研究和阐释。
“我相信,我们的文明史更悠久。传到现在,要继续往下传。”泱泱中华,万古江河,总书记的目光所及,是百万年的人类史、一万年的文化史、五千多年的文明史。
见证文化之交
有人说,一部三星堆的发展史,就是一部古蜀文化的交流史。
一方面,三星堆抽象的青铜造像、神秘的符号图案,体现着古蜀文化鲜明的地域特色,成为中华文化多样性、丰富性的生动写照。另一方面,历史留下的草蛇灰线伏脉千里,揭示着三星堆与中原及长江中下游地区的“文化对话”。三星堆出土的带翅青铜龙,既有独特的风格,也与华夏龙的形态颇为相似,反映了古蜀先民对“龙的传人”的文化认同,印证了古蜀文化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彰显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九州共贯、多元一体的大一统传统”。
放眼更宏阔的世界历史坐标,三星堆作为北纬30度的“东方传奇”,也为世界读懂中国打开了一扇瑰丽窗口。三星堆文物自1993年首次“走出国门”亮相瑞士洛桑奥林匹克博物馆以来,不断扩大海外“朋友圈”,引来全球各地对中华文化的一次又一次关注。
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指出:“今天,我们要铸就中华文化新辉煌,就要以更加博大的胸怀,更加广泛地开展同各国的文化交流”。世界向东看,看到了中华文化兼容并蓄的开阔气度、中华民族博采众长的文化自信,更看到了一个大国领袖胸怀天下的大视野、大格局、大情怀。
守护文物之光
“躺了千年,盼望与你相见;看了千遍,守望古蜀桑田。”可以说,三星堆遗址每一次惊艳世人的“苏醒”,都关乎文物与考古人的“双向奔赴”。
上个世纪的勘探挖掘掀开冰山一角,让三星堆成为“20世纪人类最伟大的考古发现之一”。近年来,三星堆考古再“上新”,6座坑出土编号文物上万件,让“三星堆考古最新发现与解读”跻身“2021年度中国历史学十大研究热点”。
守正创新,方能古韵新生。从科技感十足的“考古方舱”到AI辅助文物修复完成模拟拼接,三星堆遗址的多学科研究与保护成为建设“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考古学的生动实例。近年来,三星堆博物馆持续发力文化数字化,从古代到当代,从地下到“云端”,科技赋能历史文物以“赛博永生”,在古今对话中寻找“何以中国”的时代答案。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认识中华文明的悠久历史、感知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离不开考古学。
考古,是连接古文明与新时代的桥梁,透过历史一隅,我们得以窥见漫长岁月里,符号如何演化为文字,部落如何壮大为国家,我们的祖先如何“筚路蓝缕、以启山林”。传承中华文脉,守护文物之光,我们能照见多远的过去,就能预见多远的未来。
策划:杜尚泽
撰文:邝西曦
编辑:韩文鋆
校检:吴玥
图片来源:新华社
摄影:鞠鹏、谢环驰、李涛
视觉:赖向东、李琰
责编:李明
审核:徐晓敬
1、北国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未经北国网的书面许可,任何其他个人或组织均不得以任何形式将北国网的各项资源转载、复制、编辑或发布使用于其他任何场合;不得把其中任何形式的资讯散发给其他方,不可把这些信息在其他的服务器或文档中作镜像复制或保存;不得修改或再使用北国网的任何资源。若有意转载本站信息资料,必需取得北国网书面授权。否则将追究其法律责任。
2、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北国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北国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