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明时评】推动青年人才与乡村双向奔赴
【光明时评】
作者:王小龙(媒体评论员)
最近,“乡村CEO”这个概念又火了一把。据媒体报道,浙江省杭州市余杭区从2019年开始引进多名乡村CEO,通过发挥职业经理人或专业化团队的作用,谋划推动乡村产业发展和社会治理,用市场化改革引领新型农村集体经济发展,不断促进农民增收致富。这在浙江等东部沿海省份的村子已不是新鲜事。人们在拍手叫好之余不禁要问:村里头也能有这样的新搞法?
在不少人印象中,乡村多是与“老”“土”“旧”这些字眼联系在一起的。还有人存在这样的认知误区:认为乡村是保守的代名词,与创新不搭界。其实,农村是最早感知春天的地方。这里不仅有最新鲜的空气,而且能孕育最有生命力的种子。特别是在新时代,在人才振兴的助力下,广大农村正在成为思想和创意竞相迸发的新天地。
乡村要发展进步,思路要先行一步。在强国建设、民族复兴征程中,农业农村既要发挥稳住基本盘的关键作用,也应不断探索新路径。只有勇于变革、勇于创新,坚持在实事求是的基础上大胆想大胆干,不断推动乡村治理现代化,才能为希望的田野再谱时代的新韵,唱响新时代广袤乡村的春天故事。从这个意义上讲,乡村振兴也需要不断进行“思想解放”。
乡村振兴,核心在人、关键在干。人是乡村的主体,人的主观能动性是实现乡村振兴的内生动力,乡村的一切新生事物最终都要靠人来创造。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充分尊重广大农民意愿,调动广大农民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把广大农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化为推动乡村振兴的动力。青年是最富有活力和创造性的社会群体,而农村则具有广阔的创新空间和发展平台,二者不仅互相契合,而且还能相互成就。
适时更新“孩儿立志出乡关”的观念,尊重“青年有志赴山乡”的理想,扭转“少小离家老大回”的认知,成全“青春作伴好还乡”的情怀,让青年和乡村在双向奔赴中,碰撞出更多具有创造性和启发性的思想火花,推动青年的“乡村+”和乡村的“青年+”成为一种新潮流、新风尚,共同绘就乡村振兴事业发展的新图景,在希望的田野上写下新的关于希望的故事。
《光明日报》(2023年07月28日 02版)
责编:李莹
审核:徐晓敬
1、北国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未经北国网的书面许可,任何其他个人或组织均不得以任何形式将北国网的各项资源转载、复制、编辑或发布使用于其他任何场合;不得把其中任何形式的资讯散发给其他方,不可把这些信息在其他的服务器或文档中作镜像复制或保存;不得修改或再使用北国网的任何资源。若有意转载本站信息资料,必需取得北国网书面授权。否则将追究其法律责任。
2、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北国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北国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