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响中国·青年学习班】微视频 | “底线思维”的方法论意义
【本期金句】
不断提高战略思维、历史思维、辩证思维、系统思维、创新思维、法治思维、底线思维能力,为前瞻性思考、全局性谋划、整体性推进党和国家各项事业提供科学思想方法。
——2022年10月16日,习近平在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
【本期领学人】
北京物资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讲师 李秋月
“底线思维”是习近平总书记在新时代新征程中对马克思主义哲学方法论的进一步深化和创新,是马克思主义与中国传统文化相结合的科学思维方法。
首先,底线思维是对唯物辩证法的坚持和运用,是质量互变规律中度的内涵的体现。度是事物发展的界限和限度,超越了度,事物将会发生质变。习近平总书记讲的底线衡量的是国家层面的度。例如,在祖国统一方面,必须坚持一个中国,坚决反对分裂,这体现的就是底线思维。
其次,底线思维是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发扬。备豫不虞是习近平总书记常用的一个历史典故,强调凡事必须提前做好准备。习近平总书记用这个典故告诉我们,越是取得成绩的时候越要如履薄冰,越要居安思危,备豫不虞。例如,在反腐败方面,必须坚持“零容忍”,坚决打赢反腐败斗争攻坚战持久战,这体现的正是底线思维。我们党从制定和落实中央八项规定开局破题,开展了史无前例的反腐败斗争,并取得压倒性胜利,确保党和人民赋予的权力始终用来为人民谋幸福。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善于运用底线思维的方法,凡事从坏处准备,努力争取最好的结果,做到有备无患、遇事不慌、牢牢把握主动权。”坚持底线思维,是有效应对我国发展环境深刻复杂变化的必然要求。坚持底线思维,对重大风险加强研判、全力防范,才能更好地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责编:李莹
审核:徐晓敬
1、北国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未经北国网的书面许可,任何其他个人或组织均不得以任何形式将北国网的各项资源转载、复制、编辑或发布使用于其他任何场合;不得把其中任何形式的资讯散发给其他方,不可把这些信息在其他的服务器或文档中作镜像复制或保存;不得修改或再使用北国网的任何资源。若有意转载本站信息资料,必需取得北国网书面授权。否则将追究其法律责任。
2、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北国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北国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