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学校高质量发展 服务乡村振兴
沈阳农业大学以主题教育推动一流大学建设
以学校高质量发展 服务乡村振兴
本报讯 主题教育开展以来,沈阳农业大学牢牢把握“学思想、强党性、重实践、建新功”的总要求,以主题教育汇聚建设高水平有特色一流农业大学的强大力量,推动学校各项事业高质量发展,更好服务乡村振兴。
夯实思想根基,学校坚持突出层次全面学、创新形式灵活学、联系实际深入学、紧跟形势及时学,引领师生在全面服务乡村振兴中积极作为。为105个服务乡村振兴示范村的首席专家和团队成员作专题培训,成立大学生社会实践乡村振兴理论宣讲队伍,组织党员参观沈阳农业大学卡力玛水稻实验站,听院士作报告,开展现场教学,增强助力乡村振兴、加快农业现代化建设的使命担当。
在主题教育中,学校开展“真心问计”大调研。针对科研平台难以满足开展种业创新研究的问题,启动“东北种质资源创新与利用研究中心”建设,中心建成后,将聚焦种业创新和种源“卡脖子”关键技术开展攻关。
学校坚持以强农兴农为己任,加强内涵建设,以高质量发展服务乡村振兴。去年7月,学校牵头成立辽宁省乡村振兴高校联盟,主题教育开展以来,联盟陆续开展党建引领振兴、乡村产业科技支撑、乡村振兴人才培养等8项行动。今年4月,学校牵头承担的农业重大项目开始实施,资金总额1.86亿元,该项目的实施将提高粳稻育种理论和技术水平,促进农民增产增收。
着力打造服务乡村振兴的“沈农模式”,学校围绕10个区域农业主导产业,组建百支团队、选派千名专家、组织万名学生,共同做好服务乡村振兴工作。在全省建设4个乡村振兴综合示范县、105个乡村振兴示范村,组织科技特派团深入乡村一线实施科技供给计划和乡村服务计划。举办农业农村部“耕耘者振兴计划乡村治理骨干调训班”、辽宁省首期“头雁”培训班,开展专题培训,以“头雁领航”赋能乡村振兴。建立服务乡村振兴的社会实践成果展示平台,引导大学生做助力乡村振兴的理论宣讲员等。
信东旭 本报记者 关艳玲
责编:杨金凤
审核:徐晓敬
1、北国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未经北国网的书面许可,任何其他个人或组织均不得以任何形式将北国网的各项资源转载、复制、编辑或发布使用于其他任何场合;不得把其中任何形式的资讯散发给其他方,不可把这些信息在其他的服务器或文档中作镜像复制或保存;不得修改或再使用北国网的任何资源。若有意转载本站信息资料,必需取得北国网书面授权。否则将追究其法律责任。
2、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北国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北国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